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

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

[宋代]:蘇軾

邃院重簾何處,惹得多情,愁對風光。睡起酒闌花謝,蝶亂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嶺,待月西廂。空悵望處,一株紅杏,斜倚低墻。

羞顏易變,傍人先覺,到處被著猜防。誰信道,些兒恩愛。無限凄涼。好事若無間阻,幽歡卻是尋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嘗。

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深的院子,一道又一道的門簾遮掩,她在什么地方呢?宴會散了,花凋謝了,蜂蝶因無花可采而忙亂。今天晚上是誰在等著心上人來相見,在往日約會相見之處等待那個女子到來,紅杏矮墻還在,卻不見心上人到來。

這種秘密的約會不敢使旁人知道,但由于心虛膽怯,容易臉紅,往往旁人發覺,到處被人猜疑防范。得到的是一點戀愛的喜悅,付出的代價是無限凄涼的。好事若是順利如意,不逢到阻礙,那么,約會相見的喜悅也就平淡無奇了。同是愛情中的滋味,其中特別香美的,除非是偷著嘗。

注釋

雨中花慢:詞牌名。雙調慢詞。有平韻格和仄韻格兩體。平韻格,始自蘇軾;仄韻格,始自秦觀。該詞用平韻格。

邃(suì)院:深院。重簾:一道又一道的門簾。

多情:多情之人,此處指張生。

酒闌:酒筵將散。

低墻:矮墻。

羞顏易變:由于害羞,容易瞼紅。

被著猜防:受到別人的猜疑、提防。被:蒙受,受到。

些兒:片刻,一小會兒。

好事:美好的事,指戀愛。

間阻:阻隔。

就中:其中。

參考資料:

1、石聲淮 / 唐玲玲 .東坡樂府編年箋注.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397

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正月,蘇軾在徐州收到友人章楶寄賜的崔徽畫像,聯想到唐代傳奇小說《鶯鶯傳》有感而發,作該詞歌詠《鶯鶯傳》中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426-429

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鑒賞

  上片寫張生相思與赴約。前五句,寫張生相思無奈的心態。第一次見到鶯鶯時,張生就為鶯鶯“顏色艷異,光輝動人”所震驚,這就是他稍后對紅娘吐露的“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這一實心話的內情。作者將這一情節略去,直接寫張生見過鶯鶯后所產生的濃濃的相思之情?!板湓褐睾煛?,暗指鶯鶯住處;“何處”,是作者詢問,因為對張生來說,鶯鶯的住處是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及。其所以如此,是由于當時兩情未通,在他們之間,還遠隔著禮教的大防。這一問,既表示了作者的關切,又喚起了讀者的注意。果然,張生正處于相思難熬的時刻:“惹得多情,愁對風光。”一個“惹”字寫出了鶯鶯的美色所產生的巨大的誘惑力。這里的“多情”原是相思以至癡情的同義語,作者寫這一詞語,褒貶之義分明?!帮L光”是供人觀賞、引人喜愛的,張生以“愁”面對它:這是以樂景寫憂情,可以收到雙倍的藝術效果。緊接著,又通過張生的行為、生活環境以及張生眼中的景物,來透視張生的心態。由“睡起”說明張生的懶散,由“酒闌花謝”說明張生的苦悶,由“蝶亂蜂忙”說明張生的的百無聊賴和寂寞難耐(是一筆反襯)。后六句,寫西廂約會以及張生急切期盼的心情。“今夜何人”,又作一設問,引起對張生赴約情事的敘寫?!按刁稀本溥\用神話典故(也是一種美化),暗示張生與對方有約;“待月西廂”,則運用《鶯鶯傳》中鶯鶯詩的現成語辭,明點男女約會之事,使全詞歌詠崔、張愛情的主旨更加顯豁。“空悵望處”三句,寫張生將到西廂只見景物而不見伊人時焦躁乃至失望的心理,著一“空”字便曲曲傳出?!耙恢昙t杏”是一種特征性景物,是《鶯鶯傳》中所寫到的,用來烘托旖旎風情,也恰到好處。

  下片寫張生戀愛生活中的波折、苦澀以及幽會偷期的喜慰之情。換頭“羞顏易變”三句,作一轉折,寫鶯鶯突然變卦,不但未接納張生,反而嚴加指責,拒之甚堅?!耳L鶯傳》中寫張生先是半驚半喜,以為事必有成,待鶯鶯一番訓斥,迅即離去之后,不禁目瞪口呆,悵然若失。這太出乎張生的意料之外,使張生無法理解。本來“待月西廂”的詩簡是鶯鶯所寫,鶯鶯卻忽然翻臉不認人。原因是鶯鶯從小接受了封建禮教,盡管一時動了真情,愛上了張生,甚至以詩簡主動約會,顯示了鶯鶯初步的叛逆性,但在思想深處仍有著“情”與“禮”的矛盾,在鶯鶯的面前仍有難以逾越的禮教的大防。再則,鶯鶯當時對紅娘還不摸底,唯恐紅娘向夫人告發。這對鶯鶯固然是痛苦的事,對張生傷害就更大。以下“誰信道”三句,寫張生所感受到的極其苦澀的滋味,是張生的內心獨白(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評述)。隨后“好事若無間阻”三句,有好事多磨之意,再作一轉折,似可看成作者作為旁觀者對張生的寬慰之辭。篇末“一般滋味”三句,承前“幽歡”二字,寫張生與鶯鶯終于背著夫人而幽會西廂,也道出了張生甘苦備嘗之后的深層心理。

  全詞強化了敘事性,用第三人稱的視角,將傳奇小說《鶯鶯傳》中有關情節演化成了小敘事詞,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作者沒有作純客觀的敘述,而是表達了對張生和鶯鶯的命運滿懷關切和同情。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贈程潔庵五首 其三

元代李道純

庵兒潔凈元無物,只個瓊蟾養在中。功備煉成三五一,光輝南北與西東。

和袁望回

宋代王之道

千古風流憶孔明,老龍高臥志存身。

強陪簪紱更三圣,安坐江湖又四春。

北苑侍宴雜詠詩·風

唐代徐鉉

昨朝才解凍,今日又開花。帝力無人識,誰知玩物華。

與國賢良夜歌二首 其一

唐代張柬之

柳臺臨新堰,樓堞相重復。窈窕鳳皇姝,傾城復傾國。

寄匡山人

元代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秋,秋水迢迢阻泛舟。

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游俠篇 其二

魏晉張華

秦人不窺兵。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黃歇北適秦。

太子還入荊。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我則異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