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宋代]:蘇軾

楚山修竹如云,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須半翦,鳳膺微漲,玉肌勻繞。木落淮南,雨睛云夢,月明風(fēng)裊。自中郎不見,桓伊去后,知孤負(fù)、秋多少。

聞道嶺南太守,后堂深、綠珠嬌小。綺窗學(xué)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一聲云杪。為使君洗盡,蠻風(fēng)瘴雨,作霜天曉。

寫人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山長長的蘄竹如云彩遍布,特異的竹子清秀,高出眾多樹木之天外。笛竹如長細(xì)的龍須一半在揮動,如鳳凰的胸脯微微突起,如美人的肌體勻稱滿布。笛音如江南樹木稀疏,如云夢雨后開晴,如月明星稀,微風(fēng)吹拂。自從蔡邕離世,桓伊仙逝,誰知空自寂寞,辜負(fù)了多少歲月。

聽說嶺南太守后堂深院,吹笛歌女非常嬌美靈巧,在花飾窗下演奏,《梁州》曲剛剛奏完,《霓裳羽衣曲》余音未了。笛聲包含著徵調(diào)和宮調(diào),流蕩著商調(diào)和羽調(diào),最后一聲飄入云彩、樹梢間。為了趙使君洗凈污濁之氣,我送你一曲《霜天曉角》。

注釋

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

趙晦之:名昶,南雄州人,作此詞時,趙知藤州(今廣西藤縣)。

楚山修竹:古代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出高竹。《廣群芳譜·竹譜》:“蘄州竹:出黃州府蔪州,以色勻者為,節(jié)疏者為笛,帶須者為杖。”修,長。

異材:優(yōu)異之材。表:外。

龍須:指首頸處節(jié)間所留纖枝。

鳳膺(yīng):鳳凰的胸脯,指節(jié)以下若膺處。

玉肌:美玉一般的肌膚,指竹子外表光潔。

淮南:淮河以南,指蘄州。

云夢:即古代云夢澤。在今湖北省天門縣西。

裊(niǎo):柔和。

中郎:東漢末的蔡邕。曾為中郎將,古代音樂家。干寶《搜神記》:“蔡邕曾至柯亭,以竹為椽。邕仰眄之,曰‘良竹也’。取以為笛,發(fā)聲嘹亮。”

桓伊:晉人,喜音樂,善吹笛。《晉書·桓伊傳》:桓伊“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嶺南太守:指趙晦之。

綠珠:西晉石崇歌妓,善吹笛。《晉書·石崇傳》載:“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詔收崇。崇正宴于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dāng)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樓下而死。”綠珠死后,石崇一家被殺。這里借西晉“綠珠墜樓”典故,贊頌竹的氣節(jié)。

綺窗:張掛有花紋的絲織品窗簾的窗。《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交疏結(jié)綺窗。”弄:演奏。

梁州:曲名。《文獻(xiàn)通考》:“天寶中,明皇命紅桃歌貴妃《梁州曲》,親御玉笛為之倚曲。”

霓(ní)裳:指霓裳羽衣舞。唐裴铏《傳奇·薛昭》:“妃甚愛惜,常令獨(dú)舞《霓裳》于繡嶺宮 。”

“嚼徵”二句:笛聲包含徵(zhǐ)調(diào)和宮調(diào),又吹起緩和的商調(diào)和羽調(diào)。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說明這種音樂的高妙。嚼、含,指品味笛曲。泛、流,指笛聲優(yōu)美流暢。

云杪:形容笛聲高亢入云。

使君:指趙晦之。

蠻風(fēng)瘴(zhàng)雨:形容古代嶺南的惡劣天氣。

霜天曉:即《霜天曉角》,樂曲名。

參考資料:

1、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660-663

2、鄧紹基.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蘇軾卷:大連出版社,1998:15-17

3、譚新紅.蘇軾詞全集:湖北辭書出版社,2011:121-123

4、杜興梅.中國古代音樂文學(xué)精品評注:線裝書局,2011:267-268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年代主要有兩說,一說為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五月,蘇軾飲于閶氏公顯家,席間而作。另一說據(jù)薛本《蘇文忠公全集》,此詞作于元豐八年(1085)十月,為蘇軾赴登州經(jīng)漣水時,趙晦之從藤州知州任上新歸,故順筆而贈。

參考資料:

1、鄧紹基.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蘇軾卷:大連出版社,1998:15-17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鑒賞

  詞的標(biāo)題“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表明了詞作內(nèi)容和寫作對象。

  上片,描繪楚山修竹,以竹隱喻人。開頭兩句,以景起興,大贊“楚山修竹”,“異材秀出”。字面上寫竹材修長高大,實寫楚地人才濟(jì)濟(jì)。緊接著用排比句,進(jìn)一步寫蘄州的笛竹早已聞名于世,“異材秀出”,“能遠(yuǎn)可通靈達(dá)微,近可寫情暢神,謂之龍須風(fēng)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傅藻《東坡紀(jì)年錄》注)韓愈也有“蘄州竹笛天下知”(《鄭群贈簟》)的贊譽(yù)。第六、七、八句用對偶句和聯(lián)合詞組句,承上一轉(zhuǎn),由寫竹笛而進(jìn)人到寫東坡所贈的笛聲詞中仿佛發(fā)出的笛音:如樹影疏,如雨后晴,如月亮明,如微風(fēng)拂,聽覺、視覺、觸覺三者通感,富有感染力。最后四句,引用古音樂家故事,登高溯遠(yuǎn),懷古傷今。“發(fā)聲嘹亮”(干寶《搜神記》)的蔡邕笛音停息了;“江左第一”(《晉書·桓伊傳》)的桓伊笛音消失了,樂壇寂寞,不知白白流走了多少歲月。“知孤負(fù),秋多少?”讓后人去傷今。這一過片句,為下片進(jìn)入主題作了深厚的鋪墊。

  下片,由近及遠(yuǎn),憶寫趙晦之吹笛侍兒的吹笛才能。開頭三句,點(diǎn)明此詞所要贈的主要對象,即趙守后堂深院兩位蔡邕式的嬌美靈巧的“吹笛侍兒”。接著六句,描寫“吹笛侍兒”的整個演奏過程和演技的高妙效果。開始,在花飾窗下吹奏。剛剛吹奏完《梁州吟》曲,繼回蕩起《霓裳羽衣曲》,廣闊空間流動著徵、商、宮、羽四音,最后一音如云飄。“嚼”、“含”、“泛”、“流”四字,效果逼真,“奇聲獨(dú)絕”,從她們的輕笛妙曲中獲得最優(yōu)美的藝術(shù)享受。最后三句點(diǎn)題,向趙晦之發(fā)出祝愿:愿你清爽優(yōu)游,安土忘懷,我僅以《霜天曉角》獻(xiàn)上,以補(bǔ)“吹笛侍兒”演奏時“角”音之不強(qiáng)。這實為肺腑之言,催人淚下。

  全詞圍繞“竹”、“楚山修竹”、竹笛、“吹笛侍兒”,以景起興,景事融合,由近及遠(yuǎn)。名為寫楚竹,實為寫楚人;名為借古喻事,實為借事傷今。懷念趙晦之的友情,文贊美了“吹笛侍兒”的高超技藝。“知孤負(fù),秋多少?”字里行間難免流露出對某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白白流逝而傷感。但從詞的整體來看,雖然點(diǎn)化引用了許多史事,但不為事實所局限。“清麗舒徐,高出人表”,“曲盡詠笛之妙”,使詞篇產(chǎn)生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情趣。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九月初五日得三弟京闈第三報志喜仍用散木韻踐前約也 其三

明代袁宏道

磊塊破除休,幾年禽向游。全家呼季子,舉國號糟丘。

帝里云霞爛,故山松桂秋。名成不受爵,同上五湖舟。

贈項子全

明代朱同

過門未識子全面,久矣逢人說項斯。宦志已灰更變后,宗枝還念未分時。

曾楊近古無神術(shù),盧扁于今有國醫(yī)。尚擬好風(fēng)吹杖履,夜深雨足剪園葵。

困酒入訶林留宿自公房

明代陳子升

祇園甘露滴,使我宿酲消。獨(dú)自留方丈,諸天不寂寥。

行蹤泥芳草,吟興寫芭蕉。已作逃禪客,無煩折簡招。

題致仕袁成均燕申亭

宋代呂陶

掛冠歸后愛林泉,擇地為亭欲看山。清畫絕無塵坌到,白云常與性情閒。

詩書教子雍容外,琴酒娛賓笑傲間。堂構(gòu)不隳門有慶,綵衣終約錦衣還。

待隱園池亭觀物感懷和韻 其二十

明代方獻(xiàn)夫

先生身外固無求,帝問何嘗間隱幽。洛下當(dāng)年遺盛事,乘傳猶得贊謀猷。

賀新郎·此是河清宴

宋代王邁

此是河清宴。覺朝來、薰風(fēng)滿入,生綃團(tuán)扇。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頭米賤。且莫管、官租難辦。繞砌苔錢無限數(shù),更蓮池、雨過珠零亂。盡買得,凌波面。家山樂事真堪羨。記年時、荔支新熟,荷筒齊勸。底事來尋蕉鹿夢,贏得乾忙似箭。笑富貴、都如郵傳。做了豐年還百姓,便莼鱸、歸興催張翰。看卿等,上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