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弦月觀鹿耳門漁火
下弦月觀鹿耳門漁火。清代。韓必昌。 夜深群動息,氣涼暑漸無。坐覺幽意適,徙倚閣東隅。正值新晴后,煙樹稍模糊。沉沉半鉤月,利露幽光孤。遙望鹿耳門,隱隱平沙鋪。少焉月漸升,紛射黿鼉居。錯落漁火集,閃爍出菰蘆。將與疏星雜,上下明空虛。風靜波不興,海面一鏡如。皚皚東方白,拍拍驚啼烏。驟寒逼衣裳,吾將歸吾廬。
[清代]:韓必昌
夜深群動息,氣涼暑漸無。坐覺幽意適,徙倚閣東隅。
正值新晴后,煙樹稍模糊。沉沉半鉤月,利露幽光孤。
遙望鹿耳門,隱隱平沙鋪。少焉月漸升,紛射黿鼉居。
錯落漁火集,閃爍出菰蘆。將與疏星雜,上下明空虛。
風靜波不興,海面一鏡如。皚皚東方白,拍拍驚啼烏。
驟寒逼衣裳,吾將歸吾廬。
夜深群動息,氣涼暑漸無。坐覺幽意適,徙倚閣東隅。
正值新晴後,煙樹稍模糊。沉沉半鈎月,利露幽光孤。
遙望鹿耳門,隱隱平沙鋪。少焉月漸升,紛射黿鼉居。
錯落漁火集,閃爍出菰蘆。將與疏星雜,上下明空虛。
風靜波不興,海面一鏡如。皚皚東方白,拍拍驚啼烏。
驟寒逼衣裳,吾將歸吾廬。
唐代·韓必昌的簡介
韓必昌,臺南人。清乾隆六十年間(1795)歲貢生,以守城有功,加六品銜,選武平縣導。嘉慶二年(1797),鳩資改建文昌閣,方志上多載其鋪橋造路之事跡。嘉慶十年、十一年間(1805~1806),蔡牽入鹿耳門時,曾募義民守城,十二年(1807)參與《續修臺灣縣志》。
...〔
? 韓必昌的詩(3篇) 〕
明代:
陳子升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遊。
清代:
李燧
匹練橫空日氣清,菰蒲葉戰風蕭蕭。一聲雷送太湖雨,七十二峰云擁潮。
匹練橫空日氣清,菰蒲葉戰風蕭蕭。一聲雷送太湖雨,七十二峰雲擁潮。
清代:
李英
偶結西河叟,朝朝駐水濱。誰知麋鹿性,還與白鷗親。
草伏情偏劇,風餐歲更貧。因思游北固,曾作釣鱸人。
偶結西河叟,朝朝駐水濱。誰知麋鹿性,還與白鷗親。
草伏情偏劇,風餐歲更貧。因思遊北固,曾作釣鱸人。
宋代:
高似孫
翠華不向苑中來,可是年年惜露臺。
水際春風寒漠漠,宮梅卻作野梅開。
翠華不向苑中來,可是年年惜露臺。
水際春風寒漠漠,宮梅卻作野梅開。
明代:
王弘誨
季子坡翁懷古間,松楸石竇水潺湲。源源本本鐘情處,家在泉南第幾山。
季子坡翁懷古間,松楸石竇水潺湲。源源本本鐘情處,家在泉南第幾山。
明代:
梁蘭
兒曹遠近俱儒仕,一在筠州一閬州。兩地行程非可約,片時歸計似同謀。
且從除夕嘗家醞,莫問新年買客舟。代際唐虞各努力,老夫白首自無憂。
兒曹遠近俱儒仕,一在筠州一閬州。兩地行程非可約,片時歸計似同謀。
且從除夕嘗家醞,莫問新年買客舟。代際唐虞各努力,老夫白首自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