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三姓咽面
使至三姓咽面。唐代。張宣明。 昔聞班家子,筆硯忽然投。一朝撫長劍,萬里入荒陬。豈不服艱險,只思清國讎。山川去何歲,霜露幾逢秋。玉塞已遐廓,鐵關方阻修。東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卒使功名建,長封萬里侯。
[唐代]:張宣明
昔聞班家子,筆硯忽然投。一朝撫長劍,萬里入荒陬。
豈不服艱險,只思清國讎。山川去何歲,霜露幾逢秋。
玉塞已遐廓,鐵關方阻修。東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
卒使功名建,長封萬里侯。
昔聞班家子,筆硯忽然投。一朝撫長劍,萬裡入荒陬。
豈不服艱險,隻思清國讎。山川去何歲,霜露幾逢秋。
玉塞已遐廓,鐵關方阻修。東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
卒使功名建,長封萬裡侯。
唐代·張宣明的簡介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為人有膽氣,嘗為郭元振判官,出使至三姓咽面。歷左拾遺、殿中侍御史內供奉。玄宗先天二年(713)前后,嘗以左拾遺監姚巂諸軍事,兼招慰使,親往蜀中驗察山勢民情,移牒益州長史陸象先,勸其罷鑿岷山開路之役,蜀人因此得免苦役。能文工詩。嘗山行見孤松,賞玩久之,乃賦《山行見孤松成詠》詩。鳳閣舍人梁載言稱此詩“文之氣質,不減于長松”。所賦《使至三姓咽面》詩,時人亦“稱為絕唱”。事跡散見《大唐新語》卷八、卷九。《全唐詩》存詩2首。
...〔
? 張宣明的詩(2篇) 〕
唐代:
岑參
常愛張儀樓,西山正相當。千峰帶積雪,百里臨城墻。
煙氛掃晴空,草樹映朝光。車馬隘百井,里閈盤二江。
亞相自登壇,時危安此方。威聲振蠻貊,惠化鐘華陽。
常愛張儀樓,西山正相當。千峰帶積雪,百裡臨城牆。
煙氛掃晴空,草樹映朝光。車馬隘百井,裡閈盤二江。
亞相自登壇,時危安此方。威聲振蠻貊,惠化鐘華陽。
宋代:
曾鞏
遠民歌舞戴升平,碧閣朱樓照眼明。
鄉饌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對紅英。
遠民歌舞戴升平,碧閣朱樓照眼明。
鄉饌雨餘收白蕈,客樽秋後對紅英。
宋代:
陳著
河流曲折二十里,過了黃山始直礴。
今日卸船須得早,鄮峰已在眼花中。
河流曲折二十裡,過了黃山始直礴。
今日卸船須得早,鄮峰已在眼花中。
明代:
張孟兼
晚秋氣始肅,遠客早知寒。登艫越重河,長路浩漫漫。
鄭君去故國,水宿更風飧。因茲搆沈綿,伏枕在江干。
晚秋氣始肅,遠客早知寒。登艫越重河,長路浩漫漫。
鄭君去故國,水宿更風飧。因茲搆沈綿,伏枕在江幹。
唐代:
元稹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楊瓊初喚出。腰身瘦小歌圓緊,
依約年應十六七。去年十月過蘇州,瓊來拜問郎不識。
青衫玉貌何處去,安得紅旗遮頭白。我語楊瓊瓊莫語,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楊瓊初喚出。腰身瘦小歌圓緊,
依約年應十六七。去年十月過蘇州,瓊來拜問郎不識。
青衫玉貌何處去,安得紅旗遮頭白。我語楊瓊瓊莫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