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踏碎九街月
水調歌頭·踏碎九街月。宋代。楊炎正。 踏碎九街月,乘醉出京華。半生湖海,誰念今日老還家。獨把瓦盆盛酒,自與漁樵分席,說伊政聲佳。竹馬望塵去,倦客亦隨車。聽熏風,清曉月,韻梅花。人家十萬,說盡炎熱與咨嗟。只恐棠陰未滿,已有楓宸趣召,歸路不容遮。回首江邊柳,空著舊棲鴉。
[宋代]:楊炎正
踏碎九街月,乘醉出京華。半生湖海,誰念今日老還家。獨把瓦盆盛酒,自與漁樵分席,說伊政聲佳。竹馬望塵去,倦客亦隨車。聽熏風,清曉月,韻梅花。人家十萬,說盡炎熱與咨嗟。只恐棠陰未滿,已有楓宸趣召,歸路不容遮。回首江邊柳,空著舊棲鴉。
踏碎九街月,乘醉出京華。半生湖海,誰念今日老還家。獨把瓦盆盛酒,自與漁樵分席,說伊政聲佳。竹馬望塵去,倦客亦隨車。聽熏風,清曉月,韻梅花。人家十萬,說盡炎熱與咨嗟。隻恐棠陰未滿,已有楓宸趣召,歸路不容遮。回首江邊柳,空著舊棲鴉。
唐代·楊炎正的簡介
楊炎正(1145—?)字濟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楊萬里之族弟。慶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鏜,為寧縣簿。六年,除架閣指揮,尋罷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論劾,詔與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論罷,改知瓊州,官至安撫使。楊炎正與辛棄疾交誼甚厚,多有酬唱。
...〔
? 楊炎正的詩(69篇) 〕
明代:
羅洪先
金臺初獻策,彤管受咨詢。寶劍虛知已,青芻愧古人。
十年操別鶴,千載著傷麟。日暮寒江上,孤云對白蘋。
金臺初獻策,彤管受咨詢。寶劍虛知已,青芻愧古人。
十年操別鶴,千載著傷麟。日暮寒江上,孤雲對白蘋。
明代:
王世貞
同是緱山裔,況同花甲周。唯偏金壇隱,獨領瑤池秋。
瑤池碧桃若雞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嶺名,共策踰輪追穆滿。
同是緱山裔,況同花甲周。唯偏金壇隱,獨領瑤池秋。
瑤池碧桃若雞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嶺名,共策踰輪追穆滿。
宋代:
劉攽
翩翩河中舟,一一西上水。彼船力有馀,我船力無幾。
力薄日一舍,力壯日百里。遲速詎幾何,推分故爾耳。
翩翩河中舟,一一西上水。彼船力有馀,我船力無幾。
力薄日一舍,力壯日百裡。遲速詎幾何,推分故爾耳。
宋代:
劉攽
烈風呼洶震山林,小雨霏微駐薄陰。南畝旱苗焦欲死,擬將如許號為霖。
烈風呼洶震山林,小雨霏微駐薄陰。南畝旱苗焦欲死,擬將如許號為霖。
宋代:
王炎
清風峽里水清泠,不但琮琤可靜聽。秋桂秋蘭在深谷,更堪鼻觀挹幽馨。
清風峽裡水清泠,不但琮琤可靜聽。秋桂秋蘭在深谷,更堪鼻觀挹幽馨。
唐代:
龔詡
紅衣落盡翠盤傾,浣我清波一鑒明。說與兒童須摘盡,莫留馀葉引秋聲。
紅衣落盡翠盤傾,浣我清波一鑒明。說與兒童須摘盡,莫留馀葉引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