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唐代。劉長卿。 山居秋更鮮,秋江相映碧。獨臨滄洲路,如待掛帆客。遂使康樂侯,披榛著雙屐。入云開嶺道,永日尋泉脈。古寺隱青冥,空中寒磬夕。蒼苔絕行徑,飛鳥無去跡。樹杪下歸人,水聲過幽石。任情趣逾遠,移步奇屢易。蘿木靜蒙蒙,風煙深寂寂。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唐代]:劉長卿
山居秋更鮮,秋江相映碧。獨臨滄洲路,如待掛帆客。
遂使康樂侯,披榛著雙屐。入云開嶺道,永日尋泉脈。
古寺隱青冥,空中寒磬夕。蒼苔絕行徑,飛鳥無去跡。
樹杪下歸人,水聲過幽石。任情趣逾遠,移步奇屢易。
蘿木靜蒙蒙,風煙深寂寂。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山居秋更鮮,秋江相映碧。獨臨滄洲路,如待掛帆客。
遂使康樂侯,披榛著雙屐。入雲開嶺道,永日尋泉脈。
古寺隱青冥,空中寒磬夕。蒼苔絕行徑,飛鳥無去跡。
樹杪下歸人,水聲過幽石。任情趣逾遠,移步奇屢易。
蘿木靜蒙蒙,風煙深寂寂。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唐代·劉長卿的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
? 劉長卿的詩(459篇) 〕
元代:
清珙
玉堂銀燭笙歌夜,金谷羅幃富貴家。爭似道人茅屋里,一天晴月曬梅花。
玉堂銀燭笙歌夜,金谷羅幃富貴家。爭似道人茅屋裡,一天晴月曬梅花。
宋代:
文天祥
三宮九廟事方危,狼子心腸未可知。
若使無人折狂虜,東南那個是男兒。
三宮九廟事方危,狼子心腸未可知。
若使無人折狂虜,東南那個是男兒。
宋代:
喻良能
五采斕斑好毛羽,金沙石礫映毰毸。
我無御史西臺望,安用一雙鸂鶒來。
五采斕斑好毛羽,金沙石礫映毰毸。
我無禦史西臺望,安用一雙鸂鶒來。
明代:
張子翼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
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
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宋代:
袁說友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
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顔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
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明代:
王紱
泉聲山色古今同,師去尤能繼若翁。臨別自慚無可贈,一枝聊為助清風。
泉聲山色古今同,師去尤能繼若翁。臨別自慚無可贈,一枝聊為助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