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韻述將歸
次前韻述將歸。元代。方回。 我雖無絲無竹亦無肉,猶有杜子美萬卷書,猶有陸士衡三間屋。作詩寧作郊島之寒瘦,終不屑元輕而白俗。文章雜在眾人中,大似濁河橫濟瀆。平生浪費幾吟箋,何啻右軍九萬幅。既嘗注漆園之十九言,又頗擬栗里之四八目。道眼一照百皆妄,未若奴耕婢織躬課督。江湖落魄但欠一歸耳,休官已幸天從欲。子男女七孫四人,有菜共羹吾亦足。過此更徼非妄福,政恐招憂復招辱。宅門夏蔭雙高桐,園徑秋香萬叢菊。于是自歌招隱歌,歌曰鶴怨猿驚兮在空谷。四十余年萍蓬將七十,又何必越之南燕之北。
[元代]:方回
我雖無絲無竹亦無肉,猶有杜子美萬卷書,
猶有陸士衡三間屋。作詩寧作郊島之寒瘦,
終不屑元輕而白俗。文章雜在眾人中,
大似濁河橫濟瀆。平生浪費幾吟箋,
何啻右軍九萬幅。既嘗注漆園之十九言,
又頗擬栗里之四八目。道眼一照百皆妄,
未若奴耕婢織躬課督。江湖落魄但欠一歸耳,
休官已幸天從欲。子男女七孫四人,
有菜共羹吾亦足。過此更徼非妄福,
政恐招憂復招辱。宅門夏蔭雙高桐,
園徑秋香萬叢菊。于是自歌招隱歌,
歌曰鶴怨猿驚兮在空谷。四十余年萍蓬將七十,
又何必越之南燕之北。
我雖無絲無竹亦無肉,猶有杜子美萬卷書,
猶有陸士衡三間屋。作詩甯作郊島之寒瘦,
終不屑元輕而白俗。文章雜在衆人中,
大似濁河橫濟瀆。平生浪費幾吟箋,
何啻右軍九萬幅。既嘗注漆園之十九言,
又頗擬栗裡之四八目。道眼一照百皆妄,
未若奴耕婢織躬課督。江湖落魄但欠一歸耳,
休官已幸天從欲。子男女七孫四人,
有菜共羹吾亦足。過此更徼非妄福,
政恐招憂複招辱。宅門夏蔭雙高桐,
園徑秋香萬叢菊。于是自歌招隱歌,
歌曰鶴怨猿驚兮在空谷。四十餘年萍蓬將七十,
又何必越之南燕之北。
唐代·方回的簡介
(1227—1307)宋元間徽州歙縣人,字萬里,號虛谷。幼孤,從叔父學。宋理宗景定三年進士。初媚賈似道,似道敗,又上十可斬之疏。后官知嚴州,以城降元,為建德路總管。尋罷歸,遂肆意于詩。有《桐江集》、《續古今考》,又選唐宋以來律詩,為《瀛奎律髓》。
...〔
? 方回的詩(1404篇) 〕
明代:
黃仲昭
按節遙沖瘴雨寒,西風聞訃淚交潸。憶君九曲分岐去,問我三山歲月還。
柏府此時經舊宅,泉臺無路覓清顏。全歸俯仰應無愧,百歲誰能脫此關。
按節遙沖瘴雨寒,西風聞訃淚交潸。憶君九曲分岐去,問我三山歲月還。
柏府此時經舊宅,泉臺無路覓清顔。全歸俯仰應無愧,百歲誰能脫此關。
宋代:
張靖
玉勒嘶風出錦城,山光野色助離情。行行莫倦神華遠,芳草連云伴去程。
玉勒嘶風出錦城,山光野色助離情。行行莫倦神華遠,芳草連雲伴去程。
宋代:
趙抃
傾國鉛黃不假施,吳兵勍敵頓凌夷。苧羅石在千馀載,好事公今尚作詩。
傾國鉛黃不假施,吳兵勍敵頓淩夷。苧羅石在千馀載,好事公今尚作詩。
宋代:
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
明代:
吳孺子
湖上梅花出短墻,一開半落湖水香。
春陽羞澀杏花細,桃花李花亦不忙。
湖上梅花出短牆,一開半落湖水香。
春陽羞澀杏花細,桃花李花亦不忙。
宋代:
王邁
弭節稽山樂事多,舊聞一一入搜羅。
臥薪伯業今何在,喬木家聲久不磨。
弭節稽山樂事多,舊聞一一入搜羅。
臥薪伯業今何在,喬木家聲久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