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人 > 李英 > 李英代表作品

李英的詩詞

本頁收錄李英的古詩/代表作品根據(jù)時(shí)間排序,通過這些李英古詩詞的介紹可以了解名家李英的詩風(fēng)。如果您也有喜歡的李英代表作品、或喜歡的李英的古詩詞,歡迎分享。

對酒

清代李英

飲者之名歷代傳,劉伶李白酒中仙。六旬花甲須臾事,人世幾何享百年。

三水晚泊

清代李英

西風(fēng)吹不息,朔氣共蕭蕭。樹暝投歸鳥,溪深促去橈。

漸聞鄉(xiāng)語異,轉(zhuǎn)覺客程遙。且傍漁燈宿,寒江夜聽潮。

訪陳山人性偉二首 其二

清代李英

沙堤楊柳綠陰涼,傾蓋華堂盡幾觴。潮漲浮槎歸路渺,滿天離思度滄浪。

小除夕訪黃隱君言甫留飲

清代李英

臘盡梅如雪,尋君一杖藜。憑闌滄海近,繞徑暮云低。

白版稱江左,青蓮愧隴西。新春仍結(jié)社,花月好招攜。

題南霍草堂贈蘇文學(xué)經(jīng)佐

清代李英

日南珠不現(xiàn),東閣未招賢。卜隱青霞谷,長吟白雪篇。

登臺標(biāo)岳色,捲幔散秋煙。拂拭淩云起,行看獻(xiàn)賦年。

同盧達(dá)章訪蘇惟卿留飲得居字

清代李英

遁跡思何如,琴尊樂有馀。論交雞黍約,愛爾鹿門居。

檻外千絲柳,床頭幾卷書。青霞長作伴,吟詠倚栟櫚。

溪上

清代李英

溪上西風(fēng)吹鹖冠,家貧歸計(jì)強(qiáng)承歡。誰知闕下傭書者,又向滄浪理釣竿。

月夜同歐黃關(guān)諸詞客雅集

清代李英

蕭蕭朔氣滿江津,明月西園集上賓。白眼相看雙劍合,清尊潦倒片心真。

望中海樹飄紅葉,江上秋霜莽白蘋。卻羨芙蓉?zé)熕煽皵y手共垂綸。

留別周氏諸君子

清代李英

津亭折贈柳條新,掛席東風(fēng)度海濱。別后滄波遙引望,雙魚須寄鶴樓人。

贈別云卓道人方外游

清代李英

佩刀憐獨(dú)往,鼓棹別溪陰。每吐驚人語,長虛出世心。

浮生懷五岳,結(jié)客散千金。策馬咸陽道,能無念竹林。

黎梁何諸君見過得歌字

清代李英

新知感良晤,酌酒一高歌。念我棲巖壑,生涯戀釣蓑。

花開仙洞景,客泛佛溪舸。雞黍能無厭,仍期結(jié)薜蘿。

贈冼于覺

清代李英

之子稱騷雅,芳年道自華。潛虛憐白業(yè),作伴有青霞。

不盡山陰興,頻移剡水槎。尋游偏戀我,將去訪丹砂。

李茂顯見過

清代李英

煙水寄浮萍,琴尊幾聚星。二毛憐爾白,雙眼為誰青。

高誼非陳重,論交得管寧。霞棲良可適,海上老傳經(jīng)。

訪張子覺留飲賦此贈之

清代李英

獨(dú)憐張仲蔚,遁跡掩蓬蒿。弦奏馀流水,杯傳醉濁醪。

貧存司馬璧,佩有呂虔刀。且莫悲生事,春江共釣鰲。

歐盧二社長見過得云字

清代李英

二子情何洽,風(fēng)騷與我群。盟交傾濁酒,世事若浮云。

鶴唳樓前舞,鶯啼徑里聞。酕醄歌一曲,海岳駐斜曛。

甲辰元旦

清代李英

歷書初啟日,花甲又重逢。文字參詞客,青山伴老農(nóng)。

東風(fēng)吹薜荔,春水浸芙蓉。夢寐飄然去,羅浮四百峰。

壽儀部冠帶元澹五十一初度

清代李英

閃閃幔亭霞,鋪筵作玉華。極南星入部,初度壽名家。

從事尊馀酒,陶公徑滿花。未論真出處,鶴氅表烏紗。

李山人裕尹見過得橋字

清代李英

巖岫桂香飄,逢君渴病消。似憐雞黍約,不惜馬蹄遙。

采秀懷丹訣,尋真度鐵橋。滄洲吾道在,誰肯負(fù)漁樵。

黃氏諸君子過酒肆

清代李英

謝家兄弟好,傾蓋酒杯中。今雨情偏洽,罡風(fēng)氣更雄。

海天飄白露,秋水接長空。不異桃花路,歸舟趁晚風(fēng)。

訪歐隱君少玄留飲偕何梁二文學(xué)同賦廬字韻

清代李英

十年憐此會,搔首二毛馀。酌酒頻彈鋏,高歌不為魚。

參天深徑柳,捲幔滿床書。客過多羊仲,風(fēng)流在草廬。

伏日承歐梁黃關(guān)何諸君子過集得逢字何字二首 其二

清代李英

水邊堪避暑,對酒一狂歌。高適應(yīng)酬李,羊生屬和何。

亭開荒徑遠(yuǎn),客過竹林多。竟日縱歡賞,幽盟在薜蘿。

贈黎道士文登

清代李英

祇壇深處集,大法未空傳。世界看成幻,沈冥即是仙。

河山千古夢,星月一壺天。老丑承玄賞,論交不記年。

酬關(guān)歐諸君子見訪壚頭

清代李英

王謝多佳士,泠然調(diào)絕奇。無懷能遣俗,有酒即相知。

市隱身何在,盤餐老不疑。獨(dú)憐生計(jì)拙,雙鬢白如絲。

送盛泰甫還無錫

清代李英

浪跡大江湖,長安舊酒徒。散金交態(tài)盡,抱劍客情孤。

張翰思?xì)w切,虞翻感滯無。明朝關(guān)外騎,飛夢到三吳。

題崇恩茂異卷

清代李英

逸士名偏重,風(fēng)流似鹿門。一時(shí)推碩隱,萬里拜皇恩。

白發(fā)家多慶,青霞道自尊。高堂榮綵服,頌客滿前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