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貧拔苦
濟貧拔苦 (濟貧拔苦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ì pín bá kǔ,濟貧拔苦是中性詞。。。。

拼音讀音
拼音jì pín bá kǔ
怎么讀
注音ㄐ一ˋ ㄆ一ㄣˊ ㄅㄚˊ ㄎㄨˇˊ
繁體濟貧拔苦
出處《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講經文》:“常行慈悲,濟貧拔苦,歸將有余數不足者,將安樂施厄者。”
例子舉善薦君子事,濟貧拔苦圣賢心。明 無名氏《破風詩》第四折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英語relieve the poor and comfort the afflicted
※ 成語濟貧拔苦的拼音、濟貧拔苦怎么讀由字典網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 與(濟貧拔苦)相關的成語及拼音:
繩之以法 | 繩:準繩;引申為制裁;之:代詞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準繩;給予制裁。 |
聾者之歌 | 聾者學人唱歌,卻聽不到歌聲,無以自樂。形容模仿別人的行為,實際上并不了解其中真義。 |
人才濟濟 | 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濟濟:眾多的樣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濟濟:眾多樣子。 |
白費心機 | 白費心思,形容徒勞無益。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比喻機會難得,機不可失。 |
戶限為穿 | 戶限:門檻;為:被。門檻都踩破了。形容進出的人很多。 |
風流才子 | 風度瀟灑,才學出眾的人。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
大樹將軍 | 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
路無拾遺 | 見“路不拾遺”。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大張旗鼓 |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 |
吳下阿蒙 |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
婆婆媽媽 | 形容人動作瑣細,言語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進的地方。 |
唇槍舌劍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善善惡惡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 征:征戰;蕩:掃蕩。形容轉戰南北,奮勇殺敵。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斷章截句 |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
雞口牛后 |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
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
最近成語拼音查詢:
更多成語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