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
詞語解釋
桎梏[ zhì gù ]
⒈ ?腳鐐和手銬。
英fetters and handcuffs;
⒉ ?像鐐銬般約束、妨礙或阻止自由動(dòng)作的事物。
例打碎精神上的桎梏。
英shackle;
引證解釋
⒈ ?刑具。腳鐐手銬。
引《史記·齊太公世家》:“鮑叔牙 迎受 管仲,及 堂阜 而脫桎梏。”
唐 柳宗元 《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宗元 以罪大擯廢,居小州,與囚徒為朋,行則若帶纆索,處則若關(guān)桎梏。”
清 李煥章 《宋連璧傳》:“上大怒,執(zhí)之,就斬西市,桎梏忽脫地,寂無人矣。”
⒉ ?拘系,囚禁。
引《孟子·盡心上》:“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后漢書·陳蕃傳》:“﹝ 朱震 ﹞收葬 蕃 尸,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覺繫獄,合門桎梏。”
宋 王讜 《唐語林·識(shí)鑒》:“﹝ 張守珪 ﹞見 陜 尉 李 桎梏 裴冕。冕 呼:‘ 張 公!困厄中豈能相救?’”
⒊ ?謂束縛,壓制。
引唐 白居易 《朱陳村》詩:“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清 龔自珍 《反祈招序》:“作詩二章,以貽后之自桎梏者。”
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一:“雖然, 華 人之被桎梏雖極酷烈,而其天生之性靈,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滅。”
國語辭典
桎梏[ zhì gù ]
⒈ ?腳鐐手銬。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來拘系犯人。
引《后漢書·卷四一·鐘離意傳》:「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克期俱至,無或違者。」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既籓籬之已觸,總桎梏而自甘。」
⒉ ?束縛。
引《莊子·德充符》:「彼且蘄以諔詭幻怪之名聞,不知至人之以是為己桎梏邪!」
近束縛
英語shackles, to shackle, (fig.)? restraint, yoke
法語joug, entraves
相關(guān)成語
- liáng xīn良心
- lǎo tài tài老太太
- chōng dāng充當(dāng)
- bǎi èr zǐ百二子
- róng yì容易
- jiǔ xiē九些
- cháng huì常會(huì)
- shǔ xìng屬性
- yī páo衣袍
- tòu lù透露
- qiú jiào求教
- yì tǐ zì異體字
- huī shǒu揮手
- jiàn quán健全
- fēng chuī cǎo dòng風(fēng)吹草動(dòng)
- zhēn mù楨木
- tiān píng天平
- gān huò干貨
- shǒu zhèng bù náo守正不撓
- yuán quán源泉
- rén mín tuán tǐ人民團(tuán)體
- lù xiàng路向
- yǒng jiǔ永久
- shí liáo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