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軍
詞語解釋
充軍[ chōng jūn ]
⒈ ?發配流放,舊時遣送犯罪者到邊遠地區服苦役的刑罰。
英banish;
引證解釋
⒈ ?入伍當兵。
引《宋史·兵志七》:“都水使者 陳求道 請招刺保甲五萬充軍。”
《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成親》:“兒子應募充軍,從征 安南 去了。”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于南北議和的清方檔案》:“南北兩軍皆開回八月以前原駐地點,其學生女子等充軍者,悉令回籍安業。”
⒉ ?古代的一種刑法。把罪犯發配到邊遠地方去服役。
引《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餘條,其間情理輕者,亦可復古徒流移鄉之法,俟其再犯,然后決刺充軍。”
明 《殺狗記·孝友褒封》:“著枷號市曹三個月,滿日各杖一百,發邊遠充軍。”
巴金 《砂丁》:“我聽見人家說挖錫礦比充軍還受罪。”
國語辭典
充軍[ chōng jūn ]
⒈ ?古時遣發罪犯到遠地服役,稱為「充軍」。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姚乙認假作真倚官拐騙人口,也問了一個充軍罪。」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他家里交結欽犯,藏著欽贓,若還首出來,就是殺頭充軍的罪,他還敢怎樣你!」
近放逐
最近近義詞查詢:
借據的近義詞(jiè jù)
消散的近義詞(xiāo sàn)
光臨的近義詞(guāng lín)
實施的近義詞(shí shī)
生平的近義詞(shēng píng)
規劃的近義詞(guī huà)
饋遺的近義詞(kuì yí)
青春的近義詞(qīng chūn)
特許的近義詞(tè xǔ)
奇怪的近義詞(qí guài)
到底的近義詞(dào dǐ)
失敗的近義詞(shī bài)
破壞的近義詞(pò huài)
共同的近義詞(gòng tóng)
特意的近義詞(tè yì)
年紀的近義詞(nián jì)
發言的近義詞(fā yán)
土壤的近義詞(tǔ rǎng)
出手的近義詞(chū shǒu)
嘉勉的近義詞(jiā miǎn)
記住的近義詞(jì zhù)
戀戀不舍的近義詞(liàn liàn bù shě)
普天同慶的近義詞(pǔ tiān tóng qìng)
應急的近義詞(yìng jí)
隱士的近義詞(yǐn sh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