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
詞語解釋
出師[ chū shī ]
⒈ ?完成從師學藝。
英finish one’s apprenticeship;
⒉ ?率兵征討。
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英dispatch troops to fight; send out an army;
引證解釋
⒈ ?出兵。
引《左傳·文公十六年》:“夫 麇 與 百濮,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
《后漢書·吳漢傳》:“每當出師,朝受詔,夕即引道,初無辦嚴之日。”
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負鄙為艱,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眾十旅。”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乙巳出師。會天大雨,三晝夜不絶。”
茅盾 《喜劇》:“那時 上海 還是 孫傳芳 的勢力,那時國民革命軍還沒有出師北伐。”
⒉ ?徒工期滿學成。
引韓少華 《紅點頦兒》二:“我學了三年零一節,剛出師,就‘晉’到了前柜。”
國語辭典
出師[ chū shī ]
⒈ ?出兵。
引《左傳·文公十六年》:「夫麇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出師征伐,斥奪此地。」
近出兵
反撤兵
⒉ ?學徒從師學藝,期滿藝成稱為「出師」。也作「出道」。
例如:「他在店里做了三年學徒,現在已經出 師了。」
最近近義詞查詢:
消滅的近義詞(xiāo miè)
兒女的近義詞(ér nǚ)
體系的近義詞(tǐ xì)
管束的近義詞(guǎn shù)
平鋪的近義詞(píng pù)
破產的近義詞(pò chǎn)
金錢的近義詞(jīn qián)
姿色的近義詞(zī sè)
發生的近義詞(fā shēng)
踏踏實實的近義詞(tà tà shí shí)
口氣的近義詞(kǒu qì)
不同凡響的近義詞(bù tóng fán xiǎng)
處處的近義詞(chù chù)
計策的近義詞(jì cè)
靜靜的近義詞(jìng jìng)
城市的近義詞(chéng shì)
背景的近義詞(bèi jǐng)
胡說的近義詞(hú shuō)
承平的近義詞(chéng píng)
特效的近義詞(tè xiào)
實際的近義詞(shí jì)
利用的近義詞(lì yòng)
精彩的近義詞(jīng cǎi)
個體的近義詞(gè tǐ)
練習的近義詞(liàn xí)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