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
詞語解釋
法眼[ fǎ yǎn ]
⒈ ?佛教指能認識到事物真相的眼力,泛指敏銳深邃的眼力。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五眼”之一。謂菩薩為度脫眾生而照見一切法門之眼。
引《無量壽經》卷下:“法眼觀察,究竟諸道。慧眼見真,能渡彼岸。”
慧遠 義疏:“智能照法,故名法眼。”
宋 蘇軾 《十八大阿羅漢贊·阿氏多尊》詩:“各研於心,得法眼正。”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佛肉眼見四十里》:“佛氏五眼:一曰肉眼,二曰天眼,三曰慧眼,四曰法眼,五曰佛眼。”
⒉ ?指敏銳、精深的眼力。
引明 屠隆 《綵毫記·預識汾陽》:“李先生 人天法眼,説此人奇偉必是不凡。”
《儒林外史》第四回:“我這老師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賞鑒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賀。”
魯迅 《吶喊·明天》:“王九媽,你有年紀,見的多,不如請你老法眼看一看。”
國語辭典
法眼[ fǎ yǎn ]
⒈ ?五眼之一。能分明的洞觀,一切因緣生起的諸現象。
引《五燈會元·卷一·釋迦牟尼佛》:「吾以清凈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于汝,汝當護持。」
⒉ ?尊稱他人的眼識正確。
引《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老兄具這樣的法眼,欽佩得很,將來倒要時常請教請教。」
英語discerning eye
最近近義詞查詢:
打仗的近義詞(dǎ zhàng)
補貼的近義詞(bǔ tiē)
稽查的近義詞(jī chá)
忽略的近義詞(hū lüè)
已經的近義詞(yǐ jīng)
趨勢的近義詞(qū shì)
徹里徹外的近義詞(chè lǐ chè wài)
找事的近義詞(zhǎo shì)
灰暗的近義詞(huī àn)
一致的近義詞(yī zhì)
做事的近義詞(zuò shì)
內里的近義詞(nèi lǐ)
形容的近義詞(xíng róng)
生成的近義詞(shēng chéng)
活躍的近義詞(huó yuè)
清醒的近義詞(qīng xǐng)
氣息奄奄的近義詞(qì xī yǎn yǎn)
干凈的近義詞(gān jìng)
積極的近義詞(jī jí)
女郎的近義詞(nǚ láng)
土壤的近義詞(tǔ rǎng)
正路的近義詞(zhèng lù)
大名鼎鼎的近義詞(dà míng dǐng dǐng)
雕刻的近義詞(diāo kè)
調養的近義詞(tiáo yǎng)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