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
詞語解釋
樂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
⒈ ?《三國志·蜀志·后主傳》:“后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司馬文王與禪(劉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后因以“樂不思蜀”謂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引證解釋
⒈ ?后因以“樂不思蜀”謂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引《三國志·蜀志·后主傳》:“后主 舉家東遷,既至 洛陽”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司馬文王 與 禪 ( 劉禪 )宴,為之作故 蜀 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 禪 喜笑自若……他日,王問 禪 曰:‘頗思 蜀 否?’ 禪 曰:‘此間樂,不思 蜀。’”
《掃迷帚》第六回:“去年八月,因赴 金陵 鄉試,往 釣魚巷 獵艷,與妓女 玉蘭 有嚙臂盟,從此數月不歸,大有此間樂不思 蜀 之意。”
黃裳 《榆下說書·諸葛的錦囊》:“劉備 的這種壞脾氣,好像也傳給了 阿斗,‘樂不思 蜀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 東吳 招親的翻板。”
國語辭典
樂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
⒈ ?蜀漢亡后,后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司馬昭設宴待禪,作蜀漢故技于前,禪樂在其中,司馬昭因而問禪:「是否思蜀?」禪答:「此間樂,不思蜀。」典出《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后主禪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后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例如:「拉斯維加斯為美國的觀光勝地,常使觀光客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近樂而忘返
最近近義詞查詢:
改觀的近義詞(gǎi guān)
開拓的近義詞(kāi tuò)
靜寂的近義詞(jìng jì)
休息的近義詞(xiū xī)
異常的近義詞(yì cháng)
健全的近義詞(jiàn quán)
拯救的近義詞(zhěng jiù)
后來的近義詞(hòu lái)
彼此的近義詞(bǐ cǐ)
溶化的近義詞(róng huà)
惡毒的近義詞(è dú)
相關的近義詞(xiāng guān)
禮品的近義詞(lǐ pǐn)
逐步的近義詞(zhú bù)
愛慕的近義詞(ài mù)
信仰的近義詞(xìn yǎng)
必定的近義詞(bì dìng)
布告的近義詞(bù gào)
明確的近義詞(míng què)
干涉的近義詞(gān shè)
干枯的近義詞(gān kū)
打敗的近義詞(dǎ bài)
平均的近義詞(píng jūn)
同業的近義詞(tóng yè)
上午的近義詞(shàng wǔ)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