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
詞語解釋
統一[ tǒng yī ]
⒈ ?使成一體。
例統一文字。
英unify; unite; integrate;
統一[ tǒng yī ]
⒈ ?一致;沒有分岐,沒有差別。
例統一的意見。
統一的價格。
統一的標準。
英unified; unitary; centralized;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統臺”。
⒉ ?合為整體。與“分裂”相對。
引《漢書·西域傳贊》:“西域 諸國,各有君長,兵眾分弱,無所統一。”
《后漢書·隗囂傳》:“于時 周洛 以西,無所統壹,故為王策,欲東收 關中,北取 上郡,進以奉天人之用,退以懲外夷之亂。”
宋 蘇軾 《周公論》:“昔 高帝 擊滅 項籍,統一四海,諸侯大臣,相率而帝之。”
明 陸深 《玉堂漫筆》:“宗其道而毀其廟,此皆據統一之君而論。”
毛澤東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⒊ ?歸于一致。與“分歧”相對。
引《漢書·敘傳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憲章六學,統一圣真。”
宋 葉適 《謝宰執登科》:“考之以無所統一之言語,寄之於不可測度之權衡,靡人不求,惟藝是擇。”
國語辭典
統一[ tǒng yī ]
⒈ ?使零散、分離的統合為一體。
例如:「秦國統一天下后,也統一全國的度量衡、車軌寬度及文字等。」
反分裂 分化 分歧 對立 散亂
最近近義詞查詢:
漂亮的近義詞(piào liàng)
查究的近義詞(chá jiū)
所以的近義詞(suǒ yǐ)
應聲的近義詞(yìng shēng)
清晰的近義詞(qīng xī)
號衣的近義詞(hào yī)
對手的近義詞(duì shǒu)
武斷的近義詞(wǔ duàn)
廢棄的近義詞(fèi qì)
敗興的近義詞(bài xìng)
結草銜環的近義詞(jié cǎo xián huán)
好久的近義詞(hǎo jiǔ)
信任的近義詞(xìn rèn)
可惜的近義詞(kě xī)
時代的近義詞(shí dài)
發達的近義詞(fā dá)
發言的近義詞(fā yán)
恢復的近義詞(huī fù)
防止的近義詞(fáng zhǐ)
除去的近義詞(chú qù)
涉獵的近義詞(shè liè)
征戰的近義詞(zhēng zhàn)
計劃的近義詞(jì huà)
噴香的近義詞(pèn xiāng)
殘酷的近義詞(cán kù)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