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
詞語解釋
革故鼎新[ gé gù dǐng xīn ]
⒈ ?革除舊弊,創立新制。
例夫以革故鼎新,大來小往,得喪而不形于色,進退而不失其正者,鮮矣。——唐·張說《梁國公姚崇神道碑》
英discard the old ways of life in favor of the new;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革故立新”。
引《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唐 張說 《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揚州刺史大都督梁國文貞公碑》:“夫以革故鼎新,大來小往,得喪而不形於色,進退而不失其正者,鮮矣。”
《資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二年》:“陛下革故鼎新,為人除害,而有司未改其所為。”
陳毅 《示兒女》詩:“看我 中華 躍上游,革故鼎新事事侔。”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寬厚出名的,講究忠信。是一個勵精圖治,革故立新的單于。”
國語辭典
革故鼎新[ gé gù dǐng xīn ]
⒈ ?革除舊弊,建立新制。多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也作「鼎新革故」、「革舊鼎新」。
引《舊五代史·卷三·梁書·太祖本紀三》:「革故鼎新,諒歷數而先定,創業垂統,知圖箓以無差。」
近改弦易轍 除舊更新
反抱殘守缺 因循守舊
英語to discard the old and introduce the new (idiom)?; to innovate
最近近義詞查詢:
期待的近義詞(qī dài)
渾渾噩噩的近義詞(hún hún è è)
追念的近義詞(zhuī niàn)
技能的近義詞(jì néng)
準確的近義詞(zhǔn què)
遺愿的近義詞(yí yuàn)
談判的近義詞(tán pàn)
撙節的近義詞(zǔn jié)
幼稚的近義詞(yòu zhì)
平時的近義詞(píng shí)
脫離的近義詞(tuō lí)
義師的近義詞(yì shī)
清理的近義詞(qīng lǐ)
目生的近義詞(mù shēng)
親密的近義詞(qīn mì)
青春的近義詞(qīng chūn)
保密的近義詞(bǎo mì)
材料的近義詞(cái liào)
白茫茫的近義詞(bái máng máng)
風雨同舟的近義詞(fēng yǔ tóng zhōu)
辦法的近義詞(bàn fǎ)
進出的近義詞(jìn chū)
頻頻的近義詞(pín pín)
相合的近義詞(xiāng hé)
溫和的近義詞(wēn hé)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