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識丁
詞語解釋
目不識丁[ mù bù shí dīng ]
⒈ ?很少受過教育的或沒有受過教育;尤指不能讀、寫。
例一個目不識丁的老頭。
英completely illiterate; be totally ignorant; do not know one's ABC;
引證解釋
⒈ ?連丁字都不識。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
引語出《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明 楊漣 《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疏》:“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誥敕之館,目不識丁。”
《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他兩個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識丁,也頂個讀書的虛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蘇昌》:“其子 富綱 為 滇 督幾二十年……目不識丁,凡有文稿,皆倩吏胥講釋,合省傳為笑柄。”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說起大眾來,界限寬泛得很,其中包括著各式各樣的人,但即使‘目不識丁’的文盲,由我看來,其實也并不如讀書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
國語辭典
目不識丁[ mù bù shì dīng ]
⒈ ?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參見「不識一丁」條。
引《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他兩個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識丁,也頂個讀書的虛名。」
《醒世姻緣傳·第一回》:「若是那等目不識丁的,村氣射人的,就是王侯貴戚,他也只是外面怕他,心內卻沒半分誠敬。」
近不識之無 胸無點墨
反精通文翰
最近近義詞查詢:
簽名的近義詞(qiān míng)
后面的近義詞(hòu miàn)
漂亮的近義詞(piào liàng)
吞吞吐吐的近義詞(tūn tūn tǔ tǔ)
復雜的近義詞(fù zá)
時時刻刻的近義詞(shí shí kè kè)
積累的近義詞(jī lěi)
穩定的近義詞(wěn dìng)
民心的近義詞(mín xīn)
敗興的近義詞(bài xìng)
謳歌的近義詞(ōu gē)
切切的近義詞(qiè qiè)
勝利的近義詞(shèng lì)
異曲同工的近義詞(yì qǔ tóng gōng)
必定的近義詞(bì dìng)
組合的近義詞(zǔ hé)
遭遇的近義詞(zāo yù)
盡是的近義詞(jìn shì)
多多益善的近義詞(duō duō yì shàn)
替身的近義詞(tì shēn)
支出的近義詞(zhī chū)
任命的近義詞(rèn mìng)
服裝的近義詞(fú zhuāng)
聲張的近義詞(shēng zhāng)
只有的近義詞(zhǐ yǒu)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