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蕩
詞語解釋
搖蕩[ yáo dàng ]
⒈ ?搖晃擺動。
英rock; sway;
引證解釋
⒈ ?搖擺晃蕩。
引《文子·精誠》:“四時失政,鎮星搖蕩。”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汎淫泛濫,隨風澹淡,與波搖蕩,奄薄水渚。”
唐 柳宗元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羈木畏飄浮,離旌倦搖蕩。”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綠》:“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
⒉ ?動蕩。
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楚 漢 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內搖蕩。”
⒊ ?撼動,搖動。
引《后漢書·鄧騭傳》:“涼部 叛 羌 搖蕩 西州,朝廷憂之。”
南朝 陳 虞寄 《諫陳寶應書》:“夫以 王琳 之彊, 侯瑱 之力,進足以搖蕩中原,爭衡天下。”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從此后溪花喜有人相傍,巖枝怕甚風搖蕩。”
⒋ ?鼓動,鼓舞。
引《莊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搖蕩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
國語辭典
搖蕩[ yáo dàng ]
⒈ ?搖動晃蕩、動蕩不安。
引《史記·卷一〇三·萬石君傳》:「倉廩既空,民貧流亡,而君欲請徙之,搖蕩不安,動危之,而辭位,君欲安歸難乎?」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泛淫泛濫,隨風澹淡,與波搖蕩,奄薄水渚。」
近搖晃
⒉ ?鼓舞、鼓動。
引《莊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搖蕩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最近近義詞查詢:
造就的近義詞(zào jiù)
聯盟的近義詞(lián méng)
維護的近義詞(wéi hù)
念頭的近義詞(niàn tou)
片刻的近義詞(piàn kè)
門戶的近義詞(mén hù)
目生的近義詞(mù shēng)
知法犯法的近義詞(zhī fǎ fàn fǎ)
精心的近義詞(jīng xīn)
美味的近義詞(měi wèi)
如同的近義詞(rú tóng)
合意的近義詞(hé yì)
激戰的近義詞(jī zhàn)
幫忙的近義詞(bāng máng)
動聽的近義詞(dòng tīng)
期間的近義詞(qī jiān)
年少的近義詞(nián shào)
鄉下的近義詞(xiāng xià)
格格不入的近義詞(gé gé bù rù)
土地的近義詞(tǔ dì)
精華的近義詞(jīng huá)
怎么的近義詞(zěn me)
阻撓的近義詞(zǔ náo)
行動的近義詞(xíng dòng)
佛教的近義詞(fó jiào)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