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漓
詞語解釋
澆漓[ jiāo lí ]
⒈ ?亦作“澆醨”。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會風氣。文風浮艷不實。酒味淡薄。亦借指薄酒。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澆醨”。
⒉ ?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會風氣。
引南朝 齊 王融 《為竟陵王與劉虯書》:“淳清既辨,澆漓代襲。”
唐 張九齡 《敕歲初處分》:“政猶蹐駁,俗尚澆醨,當是為理之心未返於本耳。”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德濟齋夫子》:“人心為風俗之本,未有人心澆漓而風俗樸厚者。”
魯迅 《熱風·隨感錄五十八》:“慷慨激昂的人説:‘世道澆漓,人心不古,國粹將亡,此吾所為仰天扼腕切齒三嘆息者也!’”
⒊ ?文風浮艷不實。
引《舊五代史·周書·馮道傳》:“道 尤長於篇詠,秉筆則成,典麗之外,義含古道,必為遠近傳寫,故漸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肅然,無澆醨之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殷文圭》:“唐 季,文體澆漓,才調荒穢。”
⒋ ?酒味淡薄。亦借指薄酒。
引唐 皮日休 《酒中十詠·酒泉》:“玉液是澆漓,金沙乃糟粕。”
國語辭典
澆漓[ jiāo lí ]
⒈ ?人情、風俗淡薄。南朝齊·王融〈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虬書〉:「淳清既辨,澆漓代襲。」唐·張九齡〈敕歲初處分〉:「而政猶踳駮,俗尚澆漓,當是為理之心未返于本耳。」也作「澆薄」。
近澆薄
最近近義詞查詢:
遺忘的近義詞(yí wàng)
茶館的近義詞(chá guǎn)
所以的近義詞(suǒ yǐ)
獎賞的近義詞(jiǎng shǎng)
事業的近義詞(shì yè)
認可的近義詞(rèn kě)
工夫的近義詞(gōng fu)
進行的近義詞(jìn xíng)
和平的近義詞(hé píng)
暗笑的近義詞(àn xiào)
反目的近義詞(fǎn mù)
生成的近義詞(shēng chéng)
特別的近義詞(tè bié)
謀取的近義詞(móu qǔ)
傳播的近義詞(chuán bō)
材料的近義詞(cái liào)
信任的近義詞(xìn rèn)
節減的近義詞(jié jiǎn)
無聲無息的近義詞(wú shēng wú xī)
也許的近義詞(yě xǔ)
基礎的近義詞(jī chǔ)
順手的近義詞(shùn shǒu)
聯合的近義詞(lián hé)
緊緊的近義詞(jǐn jǐn)
世界的近義詞(shì jiè)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