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仁不讓
詞語解釋
當仁不讓[ dāng rén bù ràng ]
⒈ ?當:面對。仁:正義之事。《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后以“當仁不讓”表示應做之事,就應積極主動去做,不能推托。
例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后漢書·曹褒傳》
英not decline to shoulder a responsibility; in good cause do not lag behind; take sth. as one's obligation;
引證解釋
⒈ ?后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去做,絕不推諉。
引《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朱熹 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
《后漢書·曹褒傳》:“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
清 錢謙益 《與惟新和尚書》:“當仁不讓,舍我其誰!”
吳組緗 《山洪》二九:“他以一種當仁不讓的神氣立刻接受了委托,興奮的跳著去了。”
國語辭典
當仁不讓[ dāng rén bù ràng ]
⒈ ?語出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引《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
《后漢書·卷三五·曹褒傳》:「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
《孽海花·第二五回》:「不如仍請敬王出來,做個領袖,兩位老師,也該當仁不讓,恢復光緒十年前的局面。」
近義不容辭
反臨難茍免
最近近義詞查詢:
常見的近義詞(cháng jiàn)
補足的近義詞(bǔ zú)
光頭的近義詞(guāng tóu)
如期的近義詞(rú qī)
孜孜不倦的近義詞(zī zī bù juàn)
當代的近義詞(dāng dài)
懂得的近義詞(dǒng de)
不當的近義詞(bù dāng)
及第的近義詞(jí dì)
分化的近義詞(fēn huà)
數目的近義詞(shù mù)
合格的近義詞(hé gé)
逐步的近義詞(zhú bù)
停止的近義詞(tíng zhǐ)
手腳的近義詞(shǒu jiǎo)
干涉的近義詞(gān shè)
本地的近義詞(běn dì)
頻頻的近義詞(pín pín)
干枯的近義詞(gān kū)
堂堂正正的近義詞(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聲譽的近義詞(shēng yù)
不遺余力的近義詞(bù yí yú lì)
也許的近義詞(yě xǔ)
過期的近義詞(guò qī)
離開的近義詞(lí kāi)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