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罪
詞語解釋
伏罪[ fú zuì ]
⒈ ?原指受到應有的懲罰;現指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
英admit one's guilty;
引證解釋
⒈ ?服罪;認罪。
引《史記·循吏列傳》:“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王公墓志銘》:“彭 遂伏罪,一州稱明。”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婦不知此事先為所偵,遂惶駭伏罪。”
⒉ ?過去未暴露的罪行。
引《漢書·元后傳》:“是歲, 新都侯 莽 告 長 伏罪與 紅陽侯 立 相連, 長 下獄死, 立 就國。”
顏師古 注:“伏罪謂舊罪陰伏未發者也。”
《東觀漢記·北海靖王劉興傳》:“縣吏 張申 有伏罪, 興 收 申 案論,郡中震慄。”
國語辭典
伏罪[ fú zuì ]
⒈ ?承認自己的罪。
引《后漢書·卷三三·馮魴傳》:「汝知悔過伏罪,今一切相赦,聽各反農桑,為令作耳目。」
近認罪
⒉ ?犯罪處了死刑。
引《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晉國有法,始亂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獨在。」
⒊ ?隱伏未發的罪。
引《漢書·卷九八·元后傳》:「是歲,新都侯莽告長伏罪與紅陽侯立相連,長下獄死,立就國,語在長傳。」
英語variant of 服罪[fu2 zui4]
法語admettre sa culpabilité, plaider coupable
最近近義詞查詢:
平民的近義詞(píng mín)
花費的近義詞(huā fèi)
打聽的近義詞(dǎ tīng)
聯盟的近義詞(lián méng)
打罵的近義詞(dǎ mà)
騷動的近義詞(sāo dòng)
孤立的近義詞(gū lì)
證實的近義詞(zhèng shí)
能力的近義詞(néng lì)
憤怒的近義詞(fèn nù)
好聽的近義詞(hǎo tīng)
切切的近義詞(qiè qiè)
夢幻的近義詞(mèng huàn)
遠方的近義詞(yuǎn fāng)
每日的近義詞(měi rì)
隨機應變的近義詞(suí jī yìng biàn)
親熱的近義詞(qīn rè)
切合的近義詞(qiè hé)
地方的近義詞(dì fāng)
干燥的近義詞(gān zào)
各式各樣的近義詞(gè shì gè yàng)
風物的近義詞(fēng wù)
戰火的近義詞(zhàn huǒ)
平分的近義詞(píng fēn)
關懷的近義詞(guān huái)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