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詞語解釋
他山之石[ tā shān zhī shí ]
⒈ ?他,本作“它”。《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錯:琢玉之具;攻:琢治。別的山上的石頭,可用來琢磨玉器。后以“他山之石”比喻可取以為法,幫助自己提高、改進的學習對象。
引證解釋
⒈ ?本謂別國的賢才也可用為本國的輔佐,正如別的山上的石頭也可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鑒的外力。
引《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毛 傳:“錯,石也,可以琢玉。舉賢用滯,則可以治國。”
鄭玄 箋:“它山喻異國。”
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毛 傳:“攻,錯也。”
明 李贄 《復陶石簣》:“生因質弱,故儘一生氣力與之敵斗,雖犯眾怒,被謗訕,不知正是益我他山之石。”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杰作小說>小引》:“外國文學的翻譯極其有限,連全集或杰作也沒有,所謂可資‘他山之石’的東西實在太貧乏。”
國語辭典
他山之石[ tā shān zhī shí ]
⒈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參見「它山之石,可以為錯」條。
引唐·楊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無愧之銘,跋涉載勞于千仞,訪他山之石,東西向逾萬里。」
近參考之資
最近近義詞查詢:
興修的近義詞(xīng xiū)
遙遠的近義詞(yáo yuǎn)
姿勢的近義詞(zī shì)
新聞的近義詞(xīn wén)
傾聽的近義詞(qīng tīng)
理會的近義詞(lǐ huì)
快速的近義詞(kuài sù)
證實的近義詞(zhèng shí)
無能為力的近義詞(wú néng wéi lì)
明明的近義詞(míng míng)
優厚的近義詞(yōu hòu)
趕早的近義詞(gǎn zǎo)
晚年的近義詞(wǎn nián)
遠方的近義詞(yuǎn fāng)
隱居的近義詞(yǐn jū)
毋庸的近義詞(wú yōng)
提及的近義詞(tí jí)
體例的近義詞(tǐ lì)
進入的近義詞(jìn rù)
條例的近義詞(tiáo lì)
拍照的近義詞(pāi zhào)
典型的近義詞(diǎn xíng)
充塞的近義詞(chōng sè)
計劃的近義詞(jì huà)
作家的近義詞(zuò jiā)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