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砭
詞語解釋
針砭[ zhēn biān ]
⒈ ?古代的一種針刺療法,現已失傳。砭是古代治病的石頭針。
英an ancient form of acupuncture;
⒉ ?比喻指出錯誤,勸人改正。
例時時苦語見針砭,邂逅天涯得三益。——范成大《晞真閣留別方道士》
針砭時弊。
英point out sb.'s errors and offer salutary advice;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鍼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針。亦謂針灸治病。
引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益困》:“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鍼砭》:“古者鍼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
清 孫枝蔚 《自號濁翁因賦》:“此疾何時瘳,難施鍼砭術。”
張弦 《記憶》:“如果說,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難于針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癬疥之患,不就發生于你 秦慕平 這塊基本健康的肌膚之上嗎?”
國語辭典
針砭[ zhēn biān ]
⒈ ?一種以石針刺經脈穴道的治療方法。宋·祖士衡也作「針砭」。
引《西齋話記》:「隴州道士曾若虛者,善醫,尤得針砭之妙術。」
⒉ ?比喻規勸過失。也作「針砭」。
引《紅樓夢·第九八回》:「那寶釵任人誹謗,并不介意,只窺察那寶玉心病,暗下針砭。」
最近近義詞查詢:
愁腸百結的近義詞(chóu cháng bǎi jié)
單據的近義詞(dān jù)
暗算的近義詞(àn suàn)
流民的近義詞(liú mín)
形式的近義詞(xíng shì)
感到的近義詞(gǎn dào)
演出的近義詞(yǎn chū)
熱騰騰的近義詞(rè téng téng)
題目的近義詞(tí mù)
親密的近義詞(qīn mì)
饋遺的近義詞(kuì yí)
知法犯法的近義詞(zhī fǎ fàn fǎ)
永遠的近義詞(yǒng yuǎn)
風險的近義詞(fēng xiǎn)
領導的近義詞(lǐng dǎo)
反目的近義詞(fǎn mù)
生成的近義詞(shēng chéng)
另外的近義詞(lìng wài)
清醒的近義詞(qīng xǐng)
辦事的近義詞(bàn shì)
草創的近義詞(cǎo chuàng)
十全十美的近義詞(shí quán shí měi)
城市的近義詞(chéng shì)
盤算的近義詞(pán suàn)
盡是的近義詞(jìn sh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
相關成語
- mìng jiǎn命蹇
- yuán qīng liú qīng源清流清
- zhèi xiē zǐ這些子
- shì fǔ市府
- shí wù zhòng dú食物中毒
- hé bì合壁
- zhū gān yù qī朱干玉戚
- ròu shēn dēng肉身燈
- hé zàng合葬
- jiā jiàng家降
- shè qǔ攝取
- zhàn shì占視
- cùn cǎo寸草
- guāng shù光束
- shí shì qiú shì實事求是
- sān bǎi qián三百錢
- wǔ duàn武斷
- xùn huà馴化
- sī kōng tú司空圖
- tuì huà退化
- yóu xiāng郵箱
- zhú yì竹義
- guó mín shōu rù國民收入
- dīng dōng丁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