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
詞語解釋
毛詩[ máo shī ]
⒈ ?相傳為西漢初毛亨、毛萇開創解說《詩經》含義的學派,屬古文學派。漢代流傳于民間,東漢經學家鄭玄曾為《毛傳》作《箋》。后三家詩亡佚,至唐代,《毛傳》和《鄭箋》成為官方承認的《詩經》注釋依據,受到后世推崇。《毛詩》現已成為《詩經》的代稱。
引證解釋
⒈ ?即今本《詩經》。相傳為 漢 初學者 毛亨 和 毛萇 所傳。據稱其學出于 孔子 弟子 子夏。《漢書·藝文志》著錄有《毛詩》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故稱。 《毛詩》在 西漢 未立學官,屬經古文學派。 東漢 時著名學者 鄭眾、賈逵、馬融、鄭玄 等皆治《毛詩》。 鄭玄 作《毛詩傳箋》。 魏 晉 以后,今文 齊、魯、韓 三家《詩》漸散亡或無傳者,唯《毛詩》獨盛。至 唐 孔穎達 定《五經正義》,于《詩》取 毛 傳與 鄭 箋,乃更為后世所宗尚。至 宋,始有人懷疑出于 子夏 說為偽托。 清 儒治《毛詩》者頗多,以 陳奐 《詩毛氏傳疏》為精確詳備。
國語辭典
毛詩[ máo shī ]
⒈ ?今本《詩經》,為毛亨傳。《詩經》在漢代有齊、魯、韓、毛四家之學,獨存毛詩,流傳至今。
引《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二毛曾注詩經,故曰毛詩。」
近詩經
最近近義詞查詢:
苦難的近義詞(kǔ nàn)
冷靜的近義詞(lěng jìng)
同志的近義詞(tóng zhì)
動員的近義詞(dòng yuán)
孤寂的近義詞(gū jì)
趨勢的近義詞(qū shì)
熱騰騰的近義詞(rè téng téng)
親近的近義詞(qīn jìn)
微乎其微的近義詞(wēi hū qí wēi)
補救的近義詞(bǔ jiù)
偷偷摸摸的近義詞(tōu tōu mō mō)
光輝的近義詞(guāng huī)
終結的近義詞(zhōng jié)
太平的近義詞(tài píng)
夢幻的近義詞(mèng huàn)
物色的近義詞(wù sè)
理睬的近義詞(lǐ cǎi)
藴藉的近義詞(yùn jiè)
信任的近義詞(xìn rèn)
一視同仁的近義詞(yī shì tóng rén)
近似的近義詞(jìn sì)
恢復的近義詞(huī fù)
那邊的近義詞(nà biān)
困難的近義詞(kùn nán)
冬衣的近義詞(dōng yī)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
相關成語
- míng mù名目
- yǎn yǎn yī xī奄奄一息
- èr mìng dǎng二命黨
- yī mèi衣袂
- shā là shā là沙拉沙拉
- yōu měi優美
- shì tóng qín yuè視同秦越
- zuò fáng作房
- dà xiào大笑
- yī mù liǎo rán一目了然
- fēn qī分期
- nèi qiē yuán內切圓
- dān tǐ單體
- tì guāng tóu剃光頭
- yè shì夜市
- shǒu jī guān手機關
- yì fēng義風
- gùn zi棍子
- kāi jī開機
- shān chú刪除
- zá hé tǐ雜合體
- yōu dài優待
- chuī niú吹牛
- xī liū xī liū吸溜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