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噪
詞語解釋
鼓噪[ gǔ zào ]
⒈ ?鳴鼓喧嘩。
例鼓噪而進。——《左傳·哀公十七年》
如遇魏兵,不可大擊,只鼓噪吶喊,以疑兵驚之。——《三國演義》
英clamor; make an uproar;
⒉ ?喧鬧,起哄。
例柳金松在大家鼓噪下,吹了幾支嗩吶曲子。——艾明之《火種》
引證解釋
⒈ ?見“鼓噪”。亦作“鼓譟”。
⒉ ?古代指出戰時擂鼓吶喊。
引《墨子·備蛾傅》:“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敵人必或,破軍殺將。”
《吳子·應變》:“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譟而乘之。”
《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執,震呼動地, 莽 兵大潰。”
宋 蘇軾 《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袍》詩:“兩軍鼓噪屋瓦墜,紅塵白羽紛相戛。”
⒊ ?喧嚷;起哄。
引《穀梁傳·定公十年》:“兩君就壇,兩相相揖, 齊 人鼓譟而起,欲以執 魯君。”
范寧 注:“羣呼曰譟。”
明 張居正 《答宋陽山書》:“此事雖由 殷石汀 議處欠當,然既奉欽依,則令由上出,乃不行申訴,輒糾眾鼓譟,是抗王法也。”
巴金 《雪》第四章:“于是眾人停了鍬鼓噪起來。”
⒋ ?鼓惑,煽動。
引何香凝 《回憶孫中山》四:“陳廉伯 公開鼓噪 廣州 西關的商人進行‘罷市’抗拒,為此, 孫先生 曾痛心疾首地演說過幾次,揭露帝國主義和商團的陰謀。”
國語辭典
鼓噪[ gǔ zào ]
⒈ ?古代出戰時擂鼓吶喊,用以擴張聲勢。也作「鼓噪」。
引《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
《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與鄒靖,引軍鼓噪而進。」
⒉ ?大眾一起發出呼喊喧鬧的聲音。也作「鼓噪」。
例如:「場中比賽激烈,場外觀眾亦大聲鼓噪加油。」
近喧嘩
反肅靜
英語din
法語faire du tapage
相關成語
- zhí yán zhèng lùn直言正論
- wù huì誤會
- fán bǎi凡百
-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當百
- lüè tóng略同
- shì fǔ市府
- liú nián流年
- chéng rén成人
- chóng shēn zi重身子
- quán tǐ xué全體學
- jǐng xùn警訊
- dì fāng zhì地方志
- shǔ xìng屬性
- liú fāng bǎi shì流芳百世
- fáng jiān房間
- zhèng zhuàn正傳
- mìng fēn命分
- gāo jí高級
- xué kē學科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
- jié yù節欲
- shī yòng施用
- xìng fēn性分
- wú jí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