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神宗二
三年春正月癸丑,錄唐李氏、周柴氏后。乙卯,詔諸路散青苗錢禁抑配。戊午, 判尚書省張方平罷知陳州。
二月壬申,以翰林學(xué)士司馬光為樞密副使,凡九辭,詔收還敕誥。甲戌,以河 州刺史瞎欺丁木征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乙酉,韓琦罷河北安撫使,為 大名府路安撫使。
三月丙申,孫覺、呂公著、張戩、程顥、李常上疏極言新法,不聽。己亥,始 策進士,罷詩、賦、論三題。戊申,李常言青苗斂散不實,有旨具析,翰林學(xué)士兼 知通進、銀臺司范鎮(zhèn)封還詔書,以為不當,坐罷職,守本官。壬子,賜禮部奏名進 士、明經(jīng)及第八百二十九人。乙卯,詔諸路毋有留獄。丙辰,立試刑法及詳刑官。 右正言孫覺以奉詔反覆,貶知廣德軍。
夏四月癸亥,幸金明池觀水嬉,宴射瓊林苑。丙寅,遼遣耶律寬來賀同天節(jié)。 丁卯,給兩浙轉(zhuǎn)運司度僧牒,募民入粟。戊辰,御史中丞呂公著貶知潁州。己卯, 趙抃罷知杭州,以韓絳參知政事。監(jiān)察御史里行程顥罷為京西路同提點刑獄。壬午, 右正言李常貶通判滑州,監(jiān)察御史里行張戩貶知公安縣,王子韶貶知上元縣。癸未, 侍御史知雜事陳襄罷為同修起居注,程顥簽書鎮(zhèn)寧軍節(jié)度判官公事,前秀州軍事判 官李定為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
五月癸巳,詔并邊州郡毋給青苗錢。太白晝見。壬寅,詔令司馬光詳定轉(zhuǎn)對封 事。甲辰,詔罷制置三司條例歸中書。辛亥,賜進士蘇丕號安退處士。壬子,罷入 閣儀。丁巳,詔以審官院為東院,別置西院。
六月癸酉,日有五色云。丁丑,封宗室秦、魯、蔡、魏、燕、陳、越七王后為 公。戊寅,詔修武成王廟。丙戌,知諫院胡宗愈貶通判真州。
秋七月辛卯,歐陽修徙知蔡州。壬辰,呂公弼罷樞密使,以知太原府馮京為樞 密副使。罷潞州交子務(wù)。戊戌,雨雹。癸丑,詳定宗室襲封制度。甲寅,置三班院 主簿。
八月戊午,罷看詳銀臺司文字所。丙寅,以旱慮囚,死罪以下遞減一等,杖、 笞者釋之。以衛(wèi)州旱,令轉(zhuǎn)運司振恤,仍蠲租賦。戊寅,詔川陜、福建、廣南七路 官令轉(zhuǎn)運司立格就注,具為令。遣張景憲等賀遼主生辰、正旦。己卯,夏人犯大順 城,知慶州李復(fù)圭以方略授環(huán)慶路鈐轄李信、慶州東路都巡檢劉甫、監(jiān)押種詠出戰(zhàn), 兵少取敗。復(fù)圭誣信等違其節(jié)制,斬信及劉甫,種詠死于獄。是月,慶州巡檢姚兕 敗夏人于荔原堡。鈐轄郭慶、都監(jiān)高敏死之。九月戊子朔,中書置檢正官。乙未, 韓絳罷為陜西宣撫使。己亥,始試法官。庚子,曾公亮罷為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 節(jié)度使。辛丑,以馮京參知政事,翰林學(xué)士吳充為樞密副使。乙巳,親策賢良方正 及武舉。壬子,太白晝見。癸丑,作東、西府以居執(zhí)政。司馬光罷知永興軍。詔環(huán) 慶陣亡義勇余丁當刺者,悉免之。
冬十月辛酉,詔延州毋納夏使。甲子,雨木冰。壬申,朝謁神御殿。丙子,知 慶州李復(fù)圭擅興兵敗績,誣裨將李信、劉甫、種詠以死,御史劾之,貶保靜軍節(jié)度 副使。戊寅,陳升之以母憂去位。乙酉,詔罷諸場務(wù)內(nèi)侍監(jiān)當。
十一月戊子,振河北饑民徙京西者。己丑,官節(jié)行之士二十一人。壬辰,蠲陜 西蕃部貸糧。癸卯,授布衣王存下班殿侍、三班差使、宣撫司指揮使。甲辰,夏人 寇大順城,都監(jiān)燕達等擊走之。庚戌,詔升朝官除南郊赦封贈父母外,不得以加恩 轉(zhuǎn)官。乙卯,以韓絳兼河?xùn)|宣撫使。梓州路轉(zhuǎn)運使韓璹等以能興利除害,賜帛有差。 十二月己未,詔立諸路更戍法,舊以他路兵雜戍者遣還。乙丑,立保甲法。丁卯, 以韓絳、王安石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珪參知政事。賜布衣陳知彥進士出身,知 縣王輔同進士出身。庚午,夏人寇鎮(zhèn)戎軍三川砦,巡檢趙普伏兵邀擊,敗之。丁丑, 增廣南攝官奉。戊寅,初行免役法。賜西蕃董氈詔并衣帶、鞍馬。庚辰,命王安石 提舉編修三司令式。壬午,遼遣蕭遵道等來賀正旦。癸未,命宋敏求詳定命官、使 臣過犯。是歲,振河北、陜西旱饑,除民租。交阯入貢,廣源、下溪州蠻來附。
四年春正月丁亥朔,不視朝。己丑,種諤襲夏兵于啰兀北,大敗之,遂城啰兀。 自是夏人日聚兵為報復(fù)計,言者以諤為稔邊患不便。壬辰,王安石請鬻天下廣惠倉 田為三路及京東常平倉本,從之。乙未,渝州夷賊李光吉叛,巡檢李宗閔等戰(zhàn)死, 命夔州路轉(zhuǎn)運使孫構(gòu)討平之。詔詳定大辟覆讞法。丁酉,朝謁太祖、太宗神御殿。 庚子,幸集禧觀,宴從臣,又幸大相國寺,御宣德門觀燈。韓絳等言種諤領(lǐng)兵入西 界,斬獲甚眾,詔遣使撫問。乙巳,停括牧地。丁未,立京東、河北賊盜重法。庚 戌,罷永興軍買鹽鈔場。甲寅,定文德殿朔望視朝儀。
二月丁巳朔,罷詩賦及明經(jīng)諸科,以經(jīng)義、論、策試進士。置京東西、陜西、 河?xùn)|、河北路學(xué)官,使之教導(dǎo)。辛酉,詔治吏沮青苗法者。戊辰,詔振河北民乏食 者。賻恤西界戰(zhàn)死軍人。庚午,于闐國來貢。壬申,進封高密郡王頵為嘉王。癸酉, 詔審官院所定人赴中書,察堪任者引見。甲戌,賜討渝州夷賊兵特支錢。丁丑,禱 雨。詔增漳河等役兵。
三月丁亥,夏人陷撫寧堡。戊子,慶州廣銳卒叛,尋討平之。庚寅,詔給諸路 學(xué)田,增教官員。辛卯,遣使察奉行新法不職者。癸卯,減河?xùn)|、陜西路囚罪一等, 徒以下釋之。民緣軍事科役者,蠲其租賦。丙午,種諤坐陷撫寧堡,責授汝州團練 副使、潭州安置。丁未,韓絳坐興師敗衄罷,以本官知鄧州。辛亥,錄唐李氏后。
夏四月丙辰朔,恤刑。辛酉,遼遣蕭廣等來賀同天節(jié)。壬戌,遣環(huán)慶都鈐轄幵 赟以兵屯邠、涇、河中,以備西夏。癸亥,罷陜西交子法。癸酉,司馬光權(quán)判西京 留臺。種諤再貶賀州別駕。甲戌,詔司農(nóng)寺月進諸路所上雨雪狀。丙子,遣使按視 宿、亳等州災(zāi)傷,仍令修飭武備。壬午,定進士考轉(zhuǎn)官。
五月甲午,右諫議大夫呂晦卒。壬寅,詔許富弼養(yǎng)疾西京。丙午,高麗國來貢。 辛亥,詔宗室率府副率以上,遭父母喪及嫡孫承重,并解官行服。壬子,詔恩、冀 等州災(zāi)傷,遣使振恤,蠲其稅。
六月丁巳,河北饑民為盜者,減死刺配。庚申,群臣三上尊號曰紹天法古文武 仁孝皇帝,不許。甲子,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致仕。丙寅,慮囚。甲戌,富弼坐格青 苗法,徙判汝州。
秋七月戊子,層檀國來貢。甲午,振恤兩浙水災(zāi)。乙未,錄死事將校崔達子遇 為三班奉職。丁酉,監(jiān)察御史里行劉摯罷監(jiān)衡州鹽倉,御史中丞楊繪貶知鄭州。庚 子,詔宗室不得祀祖宗神御。丁未,詔唐、鄧給流民田。
八月癸丑朔,高麗來貢。遣官體量陜西差役新法及民間利害。甲寅,詔郡縣保 甲與賊斗死傷者,給錢有差。庚申,復(fù)《春秋三傳》明經(jīng)取士。癸酉,遣楚建中等 賀遼主生辰、正旦。置洮河安撫司,命王韶主之。
九月丙戌,河決鄆州。辛卯,大饗明堂,以英宗配。赦天下,內(nèi)外官進秩有差。 庚子,夏人入貢。癸卯,增選人奉。
冬十月壬子朔,罷差役法,使民出錢募役。立選人及任子出官試法。丙辰,置 樞密院檢詳官。戊辰,立太學(xué)生內(nèi)、外、上舍法。丙子,詔罪人配流,遇冬者至中 春乃遣。
十一月壬午朔,詔凡賞功罰罪,事可懲勸者,月頒之天下。甲申,詔蠲逋租。 丁亥,作中太一宮。壬寅,開洪澤河達于淮。十二月辛亥朔,詔增賜國子監(jiān)錢四千 緡。戊午,歸夏俘。己未,安定郡王從式薨。甲子,封越國公世清為會稽郡王。丙 寅,省諸路廂軍。乙亥,崇義公柴詠致仕,子若訥襲封。丙子,遼遣耶律紀等來賀 正旦。
五年春正月己丑,詔聽降羌歸國。己亥,詔太廟時饗,以宗室使相已上攝事。 置京城邏卒,察謗議時政者收罪之。
二月壬子,龜茲來貢。以兩浙水,賜谷十萬石振之,仍募民興水利。壬戌,詔 罷陜西遞運銅錫。癸亥,太白晝見。丙寅,以知鄭州呂公弼為宣徽南院使、判秦州, 龍圖閣直學(xué)士蔡挺為樞密副使。
三月甲午,李日尊卒,子乾德嗣,遣使吊贈。戊戌,富弼以司空致仕,進封韓 國公。立文武換官法。丙午,以內(nèi)藏庫錢置市易務(wù)。
夏四月庚戌朔,立殿前馬步軍春秋校試殿最法。乙卯,遼遣耶律適等來賀同天 節(jié)。己未,括閑田。置弓箭手。辛未,塞北京決河。
五月辛巳,詔以古渭砦為通遠軍,命王韶兼知軍。行教閱法。宗室非袒免親者 許應(yīng)舉。庚寅,以青唐大首領(lǐng)俞龍珂為西頭供奉官,賜姓名包順。壬辰,以趙尚寬 等前守唐州辟田疏水有功,增秩以勸天下。丙午,太白晝見。行保馬法。
六月壬子,曾公亮以太傅致仕。癸亥,詔以四場試進士。丙寅,作京城門銅魚 符。乙亥,置武學(xué)。
秋七月壬寅,初以文臣兼樞密都承旨。
閏月庚戌,遣中書檢正官章惇察訪荊湖北路。詔入內(nèi)供奉官以下,已有養(yǎng)子, 更養(yǎng)次子為內(nèi)侍者斬。
八月甲申,太子少師致仕歐陽修薨。秦鳳路沿邊安撫王韶復(fù)武勝軍。丁亥,詔 求歐陽修所撰《五代史》。壬辰,以武勝軍為鎮(zhèn)洮軍。癸巳,遣崔臺符等賀遼主生 辰、正旦。乙未,詔侍從及諸路監(jiān)司各舉有才行者一人。甲辰,王韶破木征于鞏令 城。頒方田均稅法。
九月癸丑,許宗室試換文資。癸亥,始御便殿,旬校諸軍武技。丙寅,少華山 崩,詔壓死者賜錢,貧者官為葬祭。淮南分東、西路。
冬十月戊戌,升鎮(zhèn)洮軍為熙州、鎮(zhèn)洮軍節(jié)度,置熙河路。減秦鳳囚罪一等。
十一月癸丑,河州首領(lǐng)瞎藥等來降,以為內(nèi)殿崇班,賜姓名包約。丁卯,貶權(quán) 監(jiān)察御史里行張商英監(jiān)荊南稅。壬申,分陜西為永興、秦鳳路,仍置六路經(jīng)略司。 章惇開梅山,置安化縣。十二月丙子,赦亡命荊湖溪洞者。丁丑,詔太原置弓箭手。 戊寅,詔寺觀奉圣祖及祖宗陵寢神御者免役錢。改溫成廟為祠。壬午,陳升之為樞 密使。癸未,雨土。乙未,筑熙州南、北關(guān)及諸堡砦。己亥,遼遣蕭瑜等來賀正旦。
六年春正月辛亥,復(fù)僖祖為太廟始祖,以配感生帝。祧順祖于夾室。
二月辛卯,夏人寇秦州,都巡檢使劉惟吉敗之。丙申,永昌陵上宮東門火。王 韶復(fù)河州,獲木征妻子。壬寅,以韓絳知大名府。
三月己酉,詔贈熙河死事將田瓊禮賓使,錄其子三人、孫一人。庚戌,親策進 士。置經(jīng)局,命王安石提舉。辛亥,試明經(jīng)諸科。丙辰,以四月朔日當食,自丁巳 避殿、減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己未,置諸路學(xué)官。壬戌,賜奏名進 士、諸科及第出身五百九十六人。甲子,交州來貢。丁卯,宰相上表請復(fù)膳,不許。 詔進士、諸科并試明法注官。戊辰,置刑獄檢法官。庚午,封李日尊子乾德為交阯 郡王。
夏四月甲戌朔,日食,不見。乙亥,御殿復(fù)膳。西南龍蕃諸夷來貢。置律學(xué)。 丁丑,遼遣耶律寧等來賀同天節(jié)。甲午,定齊、徐等州保甲。戊戌,裁定在京吏祿。
五月癸卯朔,播州楊貴遷遣子光震來貢,以光震為三班奉職。戊申,禱雨。乙 丑,詔京東路察士人有行義者以聞。遣中書檢正官熊本措置瀘夷。西京左藏庫副使 景思忠等攻燒遂州夷囤戰(zhàn)歿,錄其子昌符等七人,軍士死者,賜其家錢帛有差。辛 未,西南龍蕃來貢。
六月己亥,置軍器監(jiān)。
秋七月乙巳,詔京西、淮南、兩浙、江西、荊湖等六路各置鑄錢監(jiān)。丙午,大 食陀婆離來貢。己酉,禱雨。甲寅,錄在京囚,死罪以下降一等,杖罪釋之。丁巳, 詔沿邊吏殺熟戶以邀賞者戮之。乙丑,分河北為東、西路。丙寅夜,西北有聲如硙。
八月壬申朔,遣賈昌衡等賀遼主生辰、正旦。甲申,罷簡州歲貢綿。甲午, 賜熙河、涇原軍士特支錢。戊戌,復(fù)比閭族黨之法。
九月壬寅,置兩浙和糴倉,立斂散法。戊申,詔興水利。辛亥,策武舉。戊午, 岷州首領(lǐng)木令征以其城降,王韶入岷州。丙寅,太白犯斗。戊辰,詔禱雨,決獄。
冬十月辛未,章惇平懿、洽州蠻。辛巳,以復(fù)熙、河、洮、岷、疊、宕等州, 御紫宸殿受群臣賀,解所服玉帶賜安石。甲申,朝獻景靈宮。丙戌,振兩漸、江、 淮饑。壬辰,行折二錢。丁酉,遣使瘞熙河戰(zhàn)骨。
十一月癸丑,中太一宮成,減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乙卯,親祀太一宮。 丙寅,大雪,詔京畿收養(yǎng)老弱凍餒者。十二月戊子,詔決開封府囚。丙申,遼遣耶 律洞等來賀正旦。
七年春正月辛亥,賞復(fù)岷、洮等州功,西京左藏庫使桑湜等遷官有差。壬子, 幸中太一宮宴從臣,又幸大相國寺,御宣德門觀燈。乙卯,封皇子俊為永國公。甲 子,熊本平瀘夷。
二月辛未,于闐來貢。發(fā)常平米振河陽饑民。癸未,詔三司歲會天下財用出入 之數(shù)以聞。乙丑,禱雨。辛卯,置客省、引進、四方館、閣門使副等員。乙未,知 河州景思立等與青宜結(jié)鬼章戰(zhàn)于踏白城,敗死。廢遼州。
三月壬寅,木征、鬼章寇岷州,高遵裕遣包順等擊走之。慮囚,減死罪一等, 杖以下釋之。癸卯,以旱,避殿減膳。乙巳,白虹貫日。丙午,遣使分行諸路,募 武士赴熙河。庚戌,詔熙河死事者家給錢有差。罷兩浙增額預(yù)置絹。令諸路監(jiān)司 察留獄。癸丑,群臣表請復(fù)膳,不許。丙辰,遼遣林牙蕭禧來言河?xùn)|疆界,命太常 少卿劉忱議之。己未,行方田法。甲子,遣使報聘于遼。乙丑,詔以災(zāi)異求直言。
夏四月癸酉,以旱,罷方田。是日,雨。遼遣耶律永寧等來賀同天節(jié)。乙亥, 王韶破西蕃于結(jié)河川。丙子,御殿復(fù)膳。己卯,以高遵裕為岷州團練使。甲申,詔 邊兵死事無子孫者,廩其親屬終身。乙酉,王韶進筑珂諾城,與蕃兵連戰(zhàn),破之, 斬首七千余級,焚二萬余帳,木征率酋長八十余人詣軍門降。雨雹。丙戌,王安石 罷知江寧府。以韓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翰林學(xué)士呂惠卿參知政事。置 沅州。丁酉,詔王韶發(fā)木征及其家赴闕。遼遣樞密副使蕭素議疆界于代州境上。
五月戊戌朔,減熙河路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辛丑,詔河州瘞蕃部暴骸。壬 寅,雨雹。癸卯,大雨雹。辛亥,罷賢良方正等科。乙丑,大雨水,壞陜、平陸二 縣。
六月戊寅,賜討洮州將士特支錢。丁亥,作渾儀、浮漏。廣州鳳凰見。以木征 為榮州團練使,賜姓名趙思忠。
秋七月癸卯,群臣五上尊號曰紹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癸亥,詔河北兩 路捕蝗。又詔開封、淮南提點、提舉司檢覆蝗旱。以米十五萬石振河北西路災(zāi)傷。
八月丁丑,賜環(huán)慶安撫司度僧牒,以募粟振漢蕃饑民。遣張芻等賀遼主生辰、 正旦。辛卯,詔免淮南、開封府來年春夫,除放邢、洺等州秋稅。癸巳,置場于南 薰、安上門,給流民米。集賢院學(xué)士宋敏求上編修《閣門儀制》。
九月戊戌,以時雨降,詔河北、京西、陜西、淮南等路勸民趨耕,有因事拘系 者釋之。壬子,三司火。癸丑,置京畿、河北、京東西路三十七將。甲寅,詔樞密 院議邊防。
冬十月壬申,詔韓琦、富弼、文彥博、曾公亮條代北事宜以聞。戊寅,詔浙西 路提舉司出米振常、潤州饑。庚辰,置三司會計司,以韓絳提舉。辛巳,以河北災(zāi) 傷,減州、軍文武官員。癸巳,以常平米于淮南西路易饑民所掘蝗種,又振河北東 路流民。
十一月己未,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十二月丙寅,省熙、河、岷三州官百四 十一員。丁卯,文武官加恩。己丑,遼遣耶律寧等來賀正旦。是歲,高麗入貢,淯 井、長寧夷十郡及武都夷內(nèi)附。
八年春正月庚子,蔡挺罷判南京留司御史臺,馮京罷知亳州。丙午,分京東為 東、西路。輟江南東路上供米,均給災(zāi)傷州軍。丁未,御宣德門觀燈。乙卯,詔出 使廷臣,所至采吏治能否以聞。雨木冰。戊午,詔所在流民愿歸業(yè)者,州縣赍遣之。 己未,洮西安撫司以歲旱,請為粥以食羌戶饑者。
二月甲子,增陜西錢監(jiān)改鑄大錢。癸酉,以王安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戊寅, 詔樞密副都承旨張誠一等,以李靖營陣法教殿前馬步軍。乙酉,初行河北戶馬法。 丙戌,停京畿土功七年。
三月丁酉,振潤州饑。戊戌,知河州鮮于師中乞置蕃學(xué),教蕃酋子弟,賜田十 頃,歲給錢千緡,增解進士二人,從之。庚子,遼蕭禧再來,遣韓縝往河?xùn)|會議。 癸丑,知制誥沈括報聘。復(fù)振常、潤饑民。戊午,太白晝見。
夏四月乙丑,詔減將作監(jiān)冗官。丁卯,遼遣耶律景熙等來賀同天節(jié)。乙亥,正 僖祖禘祫東向位。戊寅,以吳充為樞密使。壬午,湖南江水溢。
閏月乙未,陳升之罷為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判揚州。廣源州劉紀寇邕州,歸化州儂 智會敗之。壬寅,沈括上《奉元歷》。癸卯,以宣徽北院使張方平判永興軍。分秦 鳳路兵為四將。壬子,沂州民朱唐告前余姚縣主簿李逢謀反,辭連右羽林大將軍世 居及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命御史中丞鄧綰、知諫院范百祿、御史徐禧雜治之。獄 具,世居賜死,逢、革等伏誅。甲寅,錄趙普后。乙卯,詔西南蕃五姓蠻五年一入 貢。
五月辛酉朔,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甲子,分環(huán)慶兵為四將。丁丑, 雨土及黃毛。甲申,熙河路蕃官殿直頓埋謀叛,伏誅。己丑,遣使振鄜延、環(huán)慶饑。
六月乙未,日上有五色云。丙午,釃汴水入蔡河以通漕。己酉,頒王安石《詩》、 《書》、《周禮義》于學(xué)官。辛亥,以安石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戊午,太師 魏國公韓琦薨。己未,以琦配饗英宗廟庭。
秋七月甲子,虔州江水溢。戊寅,太白晝見。戊子,分涇原兵為五將。命韓縝 如河?xùn)|割地。八月庚寅朔,日當食,云陰不見。癸巳,募民捕蝗易粟,苗損者償之, 仍復(fù)其賦。丙申,遣謝景溫等賀遼主生辰、正旦。減官戶役錢之半。詔發(fā)運司體實 淮南、江東、兩浙米價,州縣所存上供米毋過百萬石,減直予民,斗錢勿過八十。 庚戌,韓絳罷。發(fā)河北、京東兵及監(jiān)牧卒修都城。丁巳,大閱。
九月庚申朔,王安石兼修國史。立武舉絕倫法。
冬十月庚寅,呂惠卿罷知陳州。乙未,彗出軫。己亥,詔以災(zāi)異數(shù)見,不御前 殿,減常膳,求直言。壬寅,赦天下。罷手實法。丁未,彗不見。丙辰,御殿復(fù)膳。
十一月戊寅,交阯陷欽州。壬午,立陜西蕃丁法。甲申,交阯陷廉州。丙戌, 渝州改南平軍。十二月丙申,浚河。壬寅,以翰林學(xué)士元絳參知政事,龍圖閣直學(xué) 士曾孝寬簽書樞密院事。辛亥,天章閣待制趙禼為安南道招討使,嘉州防御使李憲 副之,以討交阯。癸丑,遼遣耶律世通等來賀正旦。甲寅,熙河路木宗城首領(lǐng)結(jié)彪 謀叛,熟羌日腳族青廝扒斬其首來獻,補下班殿侍。
九年春正月乙丑,雨木冰。戊辰,交阯陷邕州,知州蘇緘死之。己卯,下溪州 刺史彭師晏及天賜州降。庚辰,遣使祭南岳、南海,告以南伐。辛巳,贈蘇緘奉國 軍節(jié)度使,謚忠勇,以其子子元為西頭供奉官、閣門祗候。
二月戊子,宣徽南院使郭逵為安南道招討使,罷李憲,以趙禼副之。詔占城、 占臘合擊交阯。己丑,宗哥首領(lǐng)鬼章寇五牟谷,蕃官藺氈訥支等邀擊,大破之。己 亥,以出師,罷春宴。乙卯,雨雹。
三月內(nèi)辰朔,進仁宗婉容周氏為妃。辛酉,御集英殿策進士。恤欽、廉、邕三 州死事家,瘞戰(zhàn)亡士,賊所蹂踐,除其田征。甲戌,賜進士、諸科及第出身五百九 十六人。丁丑,以廣西進士徐伯祥為右侍禁、欽廉白州巡檢。宗哥首領(lǐng)鬼章寇五牟 谷,熙河鈐轄韓存寶敗之。庚辰,以種諤知岷州。
夏四月辛卯,遼遣耶律庶幾等來賀同天節(jié)。乙未,以遼主母喪,罷同天節(jié)上壽。 戊戌,復(fù)廣濟河漕。癸卯,詔廣南亡沒士卒及百姓為賊殘破者,轉(zhuǎn)運、安撫司具實, 并議振恤以聞。甲辰,給空名告身付安南,以招降賞功。詔諸路募武勇赴廣西。贈 廣西死事將士官有差。丙午,遣王克臣等吊慰于遼。辛亥,茂州夷寇邊,遣內(nèi)侍押 班王中正經(jīng)制。甲寅,遼遣耶律孝淳以國母喪來告,帝發(fā)哀成服,輟視朝七日。
五月丙辰朔,詔邕州沿邊州峒首領(lǐng)來降者,周惠之。癸亥,詔試醫(yī)學(xué)生。丙寅, 分兩浙為東、西路。丁卯,城茂州。壬申,詔安南諸軍過嶺有疾者,所至護治。丙 子,大理國來貢。庚辰,靜州下首領(lǐng)董整白等來降。
六月丁亥,詔安南將吏,視軍士有疾者月以數(shù)聞。己丑,綿州都監(jiān)王慶、崔昭 用、劉珪、左侍禁張乂援戰(zhàn)茂州,死之。詔慶等子與借職,女出嫁,夫與奉職;白 丁王禹錫等二人,賜錢其家。辛卯,詔濱海富民得養(yǎng)蜑戶,毋致為外夷所誘。己亥, 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癸卯,以水源等洞蠻主儂賀等七人為定遠、寧遠 將軍。
秋七月丙辰,朱崖軍黎賊黃嬰入寇,詔廣南西路嚴兵備之。庚申,關(guān)以西蝗蝻、 虸蚄生。壬戌,筑下溪州,改名會溪城。癸亥,靜州將楊文緒結(jié)蕃部謀叛,王中正 斬之以徇。詔廣西死事官無子孫者許立后。乙丑,詔自今遇大禮推恩,官昭憲太后 族一人。是月,安南行營次桂州,郭逵遣鈐轄和斌等督水軍涉海自廣東入,諸軍自 廣南入。
八月甲申朔,齊州監(jiān)務(wù)左班殿直孫紀死賊,錄其一子為三班借職。戊子,以文 彥博守太保兼待中,行太原尹。己丑,遣程師孟等賀遼主生辰、正旦。罷鬻祠廟錢。 丁酉,禁北邊民闌出谷粟。庚子,占城來貢。
九月戊午,浚汴河。丙寅,詔罷都大制置河北河防水利司。己卯,遼遣使回謝。 詔恤嶺南死事家,表將士墓。
冬十月乙酉,太白晝見。乙未,詔東南諸路教閱新軍。丙午,王安石罷判江寧 府。以吳充監(jiān)修國史,王珪為集賢殿大學(xué)士,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資政殿學(xué)士馮 京知樞密院。辛亥,除放沅州歸明人戶去年倚閣秋稅。
十一月乙卯,賜廣南東路空名告敕,募入錢助軍。辛酉,錄唐相魏征后同州司 士參軍道嚴,流內(nèi)銓特免試注官。乙亥,以安南行營將士疾疫,遣同知太常禮院王 存禱南岳,遣中使建祈福道場。己卯,洮東安撫司言包順等破鬼章兵于多移谷。壬 午,鬼章寇岷州,知州種諤等敗之鐵城。十二月丙戌,安南偽觀察使劉紀降。置司 農(nóng)丞。庚寅,子傭生。丁酉,詔岷州界經(jīng)鬼章兵燹者賜錢,脅從來歸者釋其罪。癸 卯,郭逵敗交阯于富良江,獲其偽太子洪真,李乾德遣人奉表詣軍門降,逵遂班師。 丁未,遼遣耶律運等來賀正旦。庚戌,詔有得鬼章、冷雞樸首者,賞之。置威戎軍。
十年春正月乙丑,御宣德門觀燈。戊辰,仙韶院火,不視朝。己巳,白虹貫日 二月甲申,以崇信軍節(jié)度使宗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戊子,以鬼章敗,種諤等賞官 有差。辛卯,日中有黑子。甲午,詔宗室使相雖及十年,更不取旨磨勘。丁酉,詔 諸州歲以十一月給老疾貧乏者粟,盡三月乃止。己亥,以王韶知洪州。丙午,以復(fù) 廣源、蘇茂等州,群臣表賀,赦廣州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賜行營諸軍錢,民緣 征役者恤其家。以廣源州為順州,赦李乾德罪。以郭逵判潭州,趙禼知桂州。己酉, 以交阯降,赦廣南東路、荊湖南路系囚,余各降一等,徒以下釋之。
三月辛未,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壬申,詔州縣捕蝗。
夏四月辛巳,復(fù)置憲州。乙酉,遼遣蕭儀等來賀同天節(jié)。癸巳,文州蕃賊寇邊, 州兵擊走之。丁酉,賜熙河路兵特支錢,戰(zhàn)死者賜帛,免夏秋稅。
五月戊午,詔修仁宗、英宗史。甲戌,太白晝見。
六月壬午,注輦國朝貢。癸巳,王安石以使相為集禧觀使。丁未,置岷州鐵城 堡。
秋七月甲寅,禱雨。丁巳,令諸路歲上縣令課績。辛酉,群臣五上尊號曰奉天 憲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乙亥,郭逵以安南失律,貶為左衛(wèi)將軍。丙子,河決澶 州曹村埽。
八月壬寅,詔潭州置將及增武臣一員。遣蘇頌等賀遼主生辰、正旦。甲辰,詔 侍從、臺諫、監(jiān)司各舉文臣有才行者一人。
九月庚戌,詔:“河決害民田,所屬州縣疏瀹,仍蠲其稅,老幼疾病者振之。” 乙卯,詔:“諸傳宣、內(nèi)批、面諭,事無法守,并從中書、樞密覆奏。其祈恩澤規(guī) 免罪者劾之。”辛酉,詔鎮(zhèn)戎、德順軍各置都監(jiān)一員。癸酉,立義倉。甲戌,宗樸 兼侍中,封濮陽郡王。
冬十月戊寅朔,宗樸薨。癸巳,昭化軍節(jié)度使宗誼封濮國公。詔濮王子以次襲 封奉祀。戊戌,太子太師張昪卒。
十一月庚午,以西蕃邈川首領(lǐng)董氈、都首領(lǐng)青宜結(jié)鬼章為廓州刺史,阿令骨為 松州刺史。甲戌,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十二月丁丑朔,占城國獻馴象。壬午, 詔改明年為元豐。甲申,以郊祀,文武官加恩。丁亥,封子傭為均國公。辛丑,遼 遣耶律孝淳等來賀正旦。
元豐元年春正月乙卯,以王安石為尚書左仆射、舒國公、集禧觀使。戊午,命 詳定郊廟禮儀。詔減陳留捧日、天武等軍剩員。庚申,御宣德門,召從臣觀燈。乙 丑,以太皇太后疾,驛召天下醫(yī)者。
閏月辛巳,以翰林侍讀學(xué)士、寶文閣學(xué)士、提點中太一宮呂公著兼端明殿學(xué)士。 己丑,詔贈尚書令韓琦依趙普故事。壬辰,樞密直學(xué)士孫固同知樞密院事。己亥, 太傅兼侍中曾公亮薨。庚子,日中有黑子。癸卯,以公亮配饗英宗廟庭。
二月庚戌,濮國公宗誼薨。甲寅,以邕州觀察使宗暉為淮康軍節(jié)度使,封濮國 公。戊辰,詔赦安南戰(zhàn)棹都監(jiān)楊從先等,仍論功行賞。
三月辛巳,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御邇英閣,沈季長進講《周禮》 八法。癸未,詔內(nèi)外文武官各舉堪應(yīng)武舉一人。廣南西路經(jīng)略司乞教閱峒丁,從之。 乙未,御崇政殿閱諸軍。辰、沅OD賊寇邊,州兵擊走之。
夏四月己酉,遼遣耶律永寧等來賀同天節(jié)。丙辰,詔增置兩浙路提舉官。庚申, 詔除《九經(jīng)》外,余書不得出界。癸亥,太白晝見。乙丑,封虢國公宗諤為豫章郡 王。戊辰,塞曹村決河,名其埽曰靈平。
五月甲戌朔,賜塞河役死家錢。乙亥,詔試中刑法官以次推恩。
六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乙巳,詔以靈平功遷太常博士苗師中等各一官。
秋七月癸酉朔,命西上閣門使、忠州團練使韓存寶經(jīng)制瀘州納溪夷。己亥,詔 齊州預(yù)備水災(zāi)。辛丑,夔州言甘露降。
八月癸卯,西邊將訥兒溫、祿尊謀反,伏誅。丁未,詔河北被水者蠲其租。甲 寅,遣黃履等賀遼主生辰、正旦。戊午,以韓絳為建雄軍節(jié)度使。己巳,詔濱、棣、 滄三州被水民以常平糧貸之。庚午,詔青、齊、淄三州給流民食。
九月癸酉,交阯來貢。癸未,李乾德表乞還廣源等州,詔不許。乙酉,以端明 殿學(xué)士呂公著、樞密直學(xué)士薛向并同知樞密院事。詔祀天地及配帝并用特牲。是月, 武康軍嘉禾生,河中府甘露降。
冬十月庚戌,定秋試諸軍賞格。侍禁仵全死事,錄其弟宣為三班借職。辛亥, 韓存寶破瀘夷后城十有三囤。癸亥,于闐來貢。
十一月己丑,命龍圖閣直學(xué)士宋敏求等詳定正旦御殿儀注。癸巳,辰州OD賊 叛,詔沅州兵討之。乙亥,罷文武功臣號。是月,梁縣嘉禾生。十二月丙午,日中 有黑子,凡十二日。辛亥,錄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丙辰,詔青州民王赟 以復(fù)父仇免死,刺配鄰州。戊午,置大理寺獄。己未,詔罷都大提舉在京諸司庫務(wù) 司。甲子,以婉容邢氏為賢妃。詔罷三司推勘公事官,減軍器監(jiān)勾當公事,審官東 院、流內(nèi)銓及將作監(jiān)、三班院主簿,左右軍巡判官。丙寅,遼遣耶律隆等來賀正旦。
二年春正月乙亥,罷岢嵐、火山軍市馬。丙子,詔立高麗交易法。壬午,以容 州管內(nèi)觀察使、上柱國、南陽郡開國公楊遂為寧遠軍節(jié)度使。癸未,詔知沅州謝麟 督捕徭賊。甲申,御宣德門觀燈。丁亥,詔以經(jīng)義、論試宗室。甲午,京兆府學(xué)教 授蔣夔乞以十哲從祀孔子,從之。詔辰州敘浦縣置龍?zhí)侗ぁJ窃拢瑵}州、壽州甘露 降。
二月甲寅,詔瘞漢州暴骸。日中有黑子。乙卯,以瀘州夷乞弟犯邊,詔王光祖 等討之。丙辰,詔定解鹽歲額。乙丑,滄州饑,發(fā)倉粟振之。
三月庚午朔,董氈遣使來貢。辛未,詔給地葬畿內(nèi)寄菆之喪,無所歸者官瘞之。 庚辰,親試禮部進士。壬午,試特奏名進士及武舉。癸未,試諸科明法。賜董氈緡 錢、銀帛、對衣、金帶等物。丙戌,詔雄州兩輸戶南徙者諭令復(fù)業(yè)。庚寅,疏汴、 洛。
夏四月辛丑,幸金明池觀水嬉,宴射瓊林苑。甲辰,遼遣蕭晟等來賀同天節(jié)。 丁巳,陳升之以檢校太尉依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上柱國、秀國公 致仕。己未,陳升之卒。癸亥,定正旦御殿儀。甲子,詔增審刑院詳議、詳斷官, 罷刑部校法官。是月,南康軍甘露降,眉州生瑞竹。
五月丙子,順州蠻叛,峒兵討平之。庚辰,詔以濮安懿王三夫人并稱王夫人, 祔濮園。辛巳,太子太師致仕趙概上所集《諫林》。甲申,元絳罷知亳州。乙酉, 詔安南軍死事孤寡廩給之。戊子,御史中丞蔡確參知政事。
六月甲辰,廣西捕斬儂智春,執(zhí)其妻子以獻。戊申,命蔡確參定編修《傳法寶 錄》。癸丑,詔五路帥臣、副總管軍臣僚各舉任將領(lǐng)及大使臣者二人。甲寅,清汴 成。辛酉,詔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魏國公宗懿追封舒王。是月,南康軍甘露降,忠州雨 豆。
秋七月甲戌,張方平以太子少師致仕。戊寅,詳定朝會儀。己卯,命中書句考 四方詔獄。庚辰,以淮康軍節(jié)度使宗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亥,詳定郊廟禮儀。 是月,陳州芝草生,南賓縣雨豆,瓊州甘露降。
八月丙申朔,夏人寇綏德城,都監(jiān)李浦敗之。辛丑,分涇原路兵為十一將。壬 寅,復(fù)八作司為東、西兩司,各置監(jiān)官,文臣一員、武臣二員。遣李清臣等賀遼主 生辰、正旦。甲寅,詔:“增太學(xué)生舍為八十齋,齋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內(nèi)舍 生三百人。月一私試,歲一公試,補內(nèi)舍生。間歲一舍試,補上舍生。”以潁州為 順昌軍節(jié)度。是月,曹州生瑞谷,河陽生芝草。
九月癸未,降順昌軍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甲申,西南龍蕃來貢。丁亥,大 宴集英殿。己丑,進婕妤朱氏為昭容。壬辰,出《馬步射格斗法》頒諸軍。甲午, 西南羅蕃、方蕃來貢。
冬十月丙申,西南石蕃來貢。癸卯,置籍田令。詔立水居船戶,五戶至十戶為 一甲。戊申,交阯歸所掠民,詔以順州賜之。己酉,太皇太后疾,上不視事。庚戌, 罷朝謁景靈宮,命輔臣禱于天地、宗廟、社稷。減天下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乙卯,太皇太后崩。戊午,詔易太皇太后園陵曰山陵。辛酉,以群臣七上表,始聽 政。命王珪為山陵使。
十一月癸未,始御崇政殿。丁亥,雨土。十二月乙巳,御史中丞李定上《國子 監(jiān)敕式令》并《學(xué)令》凡百四十條。丙午,復(fù)置御史六察。庚申,遼遣蕭寧等來賀 正旦。是月,全州芝草生,桂州甘露降。
譯文及注釋
熙寧三年(1070 )春正月二十一日,錄用唐朝李氏、后周柴氏后代。二十三日,詔令各地發(fā)散青苗錢禁止抑配。二十六日,判尚書省張方平罷為陳州知州。二月十一日,任命翰林學(xué)士司馬光為樞密副使,司馬光前后九次推托,神宗下詔收回任命書。十三日,任命河州刺史瞎欺丁木征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二十四日,韓琦罷去河北安撫使,改為大名府路安撫使。
三月初五,孫覺、呂公著、張戮、程穎、李常上疏極言新法,神宗不聽。初八,開始用時務(wù)策考進士,罷除詩、賦、論三題。十七日,李常上書說青苗錢斂散不實,神宗命令要一一陳述分析,翰林學(xué)士兼知通進、銀臺司范鎮(zhèn)封還詔書,被認為不應(yīng)該,因而罷職,只守本官。二十一日,賜禮部奏名進士、明經(jīng)及第八百二十九人。二十四日,詔令全國各路不得遲滯獄訟案件的處理。二十五日,確立考試刑法和提拔詳官的辦法。右正言孫覺因執(zhí)行詔令反復(fù)無常被貶為知廣德軍。夏四月初三,到金明池觀看嬉水,在瓊林苑設(shè)宴射箭。初六,遼朝派耶律寬來祝賀同天節(jié)。初七,撥給兩浙轉(zhuǎn)運司度僧碟,招募富民納粟。初八,御史中承呂公著被貶為穎州知州。十九日,趙林罷為杭州知州,任命韓絳參知政事。監(jiān)察御史里行程穎罷為京西路同提點刑獄。二十二日,右正言李常貶為滑州通判,監(jiān)察御史里行張哉貶為公安縣知縣,王子韶貶為上元縣知縣。二十三日,侍御史知雜事陳襄罷為同修起居注,程穎簽書鎮(zhèn)寧軍節(jié)度判官公事,前秀州軍事判官李定為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五月初四,詔令沿邊州郡不給散青苗錢。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十三日,詔令司馬光詳細審定轉(zhuǎn)對封事。十五日,下詔罷除制置三司條例司歸人中書省。二十二日,賜給進士蘇巫“安退處士”的稱號。二十三日,罷除人閣禮儀。二十八日,下詔審官院為東院,另外建置西院。六月十四日,太陽出現(xiàn)五種顏色的云。十八日,封宗室秦、魯、蔡、魏、燕、陳、越七王后代為公。十九日,下詔修武成王廟。二十七日,知諫院胡宗愈貶為真州通判。
秋七月初三,歐陽修改知蔡州。初四,呂公弼罷除樞密使職務(wù),任命知太原府馮京為樞密副使。罷除潞州交子務(wù)。初十,降雹。二十五日,詳細審定宗室襲封制度。二十六日,設(shè)置三班院主簿。八月初一,罷除看詳銀臺司文字所。初九,因早災(zāi)訊察全國監(jiān)獄里囚犯罪狀,死罪以下遞減一等罪行,杖刑、答刑釋放。因衛(wèi)州早災(zāi),命令轉(zhuǎn)運司販濟撫恤,免除租賦。二十一日,下詔川峽、福建、廣南等七路官員,由轉(zhuǎn)運司確立標準注冊,勒成法令。派張景憲等人祝賀遼主生辰和新春。二十二日,夏人進犯大順城,慶州知州李復(fù)圭向環(huán)慶路鈴轄李信、慶州東路都巡檢劉甫、監(jiān)押種詠面授出戰(zhàn)方略,因兵力不足而失敗。李復(fù)圭誣告李信等人不聽其節(jié)制,斬殺李信和劉甫,種詠死在獄中。這個月,慶州巡檢姚咒在荔原堡打敗西夏軍隊。鈴轄郭慶、都監(jiān)高敏在這次戰(zhàn)斗中戰(zhàn)死。
九月初一,中書省設(shè)置檢正官。初八,韓絳罷為陜西宣撫使。十二日,第一次考試法官。十三日,曾公亮罷為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十四日,任命馮京參知政事,翰林學(xué)士吳充為樞密副使。十八日,神宗親自策試賢良方正科和武舉科的考生。二十五日,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二十六日,建成執(zhí)政居住的東西府。司馬光罷為知永興軍。下詔:上個月在環(huán)慶地區(qū)抵抗西夏戰(zhàn)斗中陣亡義勇剩下的兵丁應(yīng)當刺字的,全部免予刺字。
冬十月初四,詔令延州不要接納夏國使者。初七,降木冰。十五日,朝拜神主殿。十九日,知慶州李復(fù)圭擅自興兵,導(dǎo)致失敗,反過來誣陷副將李信、劉甫、種詠,并殺死他們,這件事遭到御史彈勃,李復(fù)圭被貶為保靜軍節(jié)度副使。二十一日,陳升之因母親去世離開職位。二十八日,詔令罷除各地場務(wù)內(nèi)侍監(jiān)當。十一月初一,販濟河北饑民流亡到京西的人。初二,授給節(jié)行高邁的二十一人官職。初五,免除陜西蕃部借貸的糧食。十六日,授給布衣王存下班殿侍、三班差使、宣撫司指揮使。十七日,夏人寇掠大順城,都監(jiān)燕達等人帶兵打退了夏軍。二十三日,下詔:升朝官除南郊大赦封贈父母外,不得因加恩轉(zhuǎn)官。二十八日,任命韓絳兼任河?xùn)|宣撫使。梓州路轉(zhuǎn)運使韓壽等人因能興利除害,得到多少不等朝廷賞賜的帛。
十二月初三,下詔確立各路更戍法,原來以他路士兵混合戍守的人一律遣還。初九,頒立保甲法。十一日,任命韓絳、王安石一起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蓋為參知政事。賜給布衣陳知彥進士出身,知縣王輔同進士出身。十四日,夏人寇掠鎮(zhèn)戎軍三川碧,巡檢趙普設(shè)置伏兵阻擊,打敗夏軍。二十一日,增加廣南攝官棒祿。二十二日,開始實行免役法。賜給西蕃董氈詔書以及衣帶、鞍馬。二十四日,命令王安石提舉編修三司法令。二十六日,遼朝派蕭遵道等人來祝賀新春。二十七日,命令宋敏求詳細審定命官、使臣的過錯。
這一年,販濟河北、陜西早災(zāi)地區(qū)的饑民,免除租稅。交趾進貢,廣源、下溪州蠻前來歸附。
熙寧四年春正月初一,神宗不上朝處理政事。初三,種愕在繆兀北襲擊西夏軍隊,大敗敵軍,于是在繆兀筑城。從此,西夏每天都在向邊境結(jié)集軍隊,企圖報復(fù)。宋朝廷有人議論說種愕的行為導(dǎo)致了這次邊患。初六,王安石請求賣掉全國廣惠倉田,用這筆錢作為三路及京東常平倉的本錢,神宗同意這個建議。初九,渝州少數(shù)民族李光吉起義,巡檢李宗閡等人在鎮(zhèn)壓中戰(zhàn)死,命令夔州路轉(zhuǎn)運使孫構(gòu)率部平定。詔令詳細審定死罪的復(fù)審辦法。十一日,朝拜太祖、太宗神主殿。十四日,到集禧觀宴請大臣,又到大相國寺,到宣德門觀燈。韓絳等人報告說種愕率領(lǐng)士兵進人西夏境內(nèi),殺死了不少西夏士兵,神宗下詔派使臣安撫慰問。十九日,停止搜括牧地。二十一日,確定京東、河北賊盜加重處罰的辦法。二十四日,罷除永興軍買鹽鈔場。二十八日,確定文德殿初一、十五祭祀太廟、臨朝聽政的禮儀。
二月初一,罷除詩賦和明經(jīng)各考試科目,確定用經(jīng)義、論、策考試進士。設(shè)置京東西、陜西、河?xùn)|、河北路學(xué)官,讓他們教育引導(dǎo)士子學(xué)習(xí)。初五,下詔處理阻撓青苗法實行的官吏。十二日,下詔販濟河北缺食民眾。慰問西部邊境戰(zhàn)死士兵的家屬并贈給財物幫忙安葬。十四日,于聞國來進貢。十六日,進封高密郡王茜頁為嘉王。十七日,下詔審官院確定的人員到中書省,核察可以任用的人,向神宗引見。十八日,賜給征討渝州少數(shù)民族起義士兵特支錢。二十一日,祈禱降雨。下詔增加漳河等地服役士兵。三月初二,西夏軍隊攻陷撫寧堡。初三,慶州廣銳士兵發(fā)動叛亂,不久被平定。初五,下詔撥給各路學(xué)田,增加教學(xué)官員。初六,派遣使臣核察執(zhí)行新法不力的官吏。十八日,減輕河?xùn)|、陜西路囚犯罪行一等,徒刑以下的犯人全部釋放。民眾因軍事情況而服役的人,免除家庭租賦。二十一日,種愕因撫寧堡被夏軍攻陷,被降為汝州團練副使、潭州安置。二十二日,韓絳因興師遭到挫敗罷職,以本官降為鄧州知州。二十六日,錄用唐代李氏后代。
夏四月初一,下詔慎用刑法。初六,遼朝派蕭廣等人來祝賀同天節(jié)。初七,調(diào)派環(huán)慶都鈴堵汗賈分出部分兵力屯駐徑、河中,防備西夏進攻。初八,罷除陜西交子法。十八日,司馬光暫代西京留臺通判。種愕又被貶為賀州別駕。十九日,下詔司農(nóng)寺每月進呈各路所上祈求雨雪的文狀。二十一日,派人視察宿州、毫州等地災(zāi)害狀況,仍舊命令整治武備。二十七日,確定進士轉(zhuǎn)官的考校辦法。
五月初十,右諫議大夫呂誨逝世。十八日,下詔允許富弼在西京洛陽養(yǎng)病。二十二日,高麗國來進貢。二十七日,下詔:宗室率府副率以上的官吏,父母去世及承受喪祭重任的嫡孫,一律解除官職,服喪三年。二十八日,恩州、冀州等地受災(zāi),派遣使臣販濟撫恤,免除田稅。六月初四,河北饑民被逼為盜賊的人,免除死刑,刺配充軍。初七,大臣們?nèi)尉瓷献鹛枮榻B天法古文武仁孝皇帝,神宗沒有答應(yīng)。十一日,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身份退休。十三日,訊察全國監(jiān)獄囚犯的罪狀。二十一日,富弼因抵制青苗法,改為汝州通判。
秋七月初五,層檀國來貢。十一日,販濟撫恤兩浙水災(zāi)地區(qū)災(zāi)民。十二日,錄用為國捐驅(qū)的將校崔達的兒子崔遇為三班奉職。十四日,監(jiān)察御史里行劉摯罷官監(jiān)衡州鹽倉,御史中承楊繪貶為鄭州知州。十七日,下詔宗室不得祭祀祖宗神主。二十四日,下詔給授唐、鄧地區(qū)流民土地。
八月初一,高麗來進貢。派遣官員考察陜西差役新法及民間利害情況。初二,下詔郡縣保甲組織人員與“賊”戰(zhàn)斗致死、傷的人,賜給多少不等的錢。初八,恢復(fù)春秋三傳明經(jīng)科取士。二十一日,派遣楚建中等人祝賀遼主生辰和新春。設(shè)置姚河安撫司,命令王韶主管。九月初五,黃河在邪州決口。初十,在明堂舉行大規(guī)模祭祀和集會,配用英宗神主。大赦全國,朝廷內(nèi)外官員不同程度進官加爵。十九日,夏人來進貢。二十二日,增加幕職州縣官的棒祿。冬十月初一,罷除差役法,讓人們出錢募役。確立幕職州縣官及任子官出官的考試辦法。初五,設(shè)置樞密院檢詳官。十七日,確立太學(xué)生內(nèi)舍、外舍、上舍法。二十五日,下詔:被判流放的罪犯,遇上冬季的,改在春季的第二個月遣送。十一月初一,下詔:凡是賞功罰罪、事跡和情節(jié)可以發(fā)揮懲惡勸善作用的人和事,每個月及時向全國頒布。初三,下詔免除積欠租稅。初六,修建中太一宮。二十一日,開導(dǎo)洪澤湖,使與淮河相通。十二月初一,下詔增加國子監(jiān)賜錢四千絡(luò)。初八,歸還西夏俘虜。初九,安定郡王趙從式去世。十四日,封越國公趙世清為會稽郡王。十六日,減省各路廂軍。二十五日,崇儀公柴詠退休,他的兒子柴若吶承襲封爵。二十六日,遼朝派遣耶律紀等人來祝賀新春。
熙寧五年春正月初九,下詔允許降羌歸依夏國。十九日,下詔:祭祀太廟,由宗室使相以上官員負責進行。設(shè)置京城巡邏隊伍,稽察社會上誹謗譏議新法的人,匯集起來治罪。
二月初二,龜茲來進貢。因兩浙發(fā)生水災(zāi),賜給十萬石糧食販濟災(zāi)民,并招募人們興修水利。十二日,下詔罷除陜西遞運銅錫。十三日,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十六日,任命鄭州知州呂公弼為宣徽南院使,通判秦州;龍圖閣直學(xué)士蔡挺為樞密副使。
三月十四日,李日尊逝世,他的兒子李乾德承繼父位,派遣使臣吊喪并贈給財物。十八日,富弼以司空的頭銜退休,進封韓國公。確立文武換官法。二十六日,用內(nèi)藏庫錢設(shè)置市易務(wù)。夏四月初一,確立殿前馬步軍春秋教閱考核并評選最優(yōu)的具體辦法。初六,遼朝派遣耶律適等人來祝賀同天節(jié)。初十,檢括全國荒閑田地。設(shè)置弓箭手。二十二日,堵塞北京黃河決口。五月初二,下詔決定古渭塞為通遠軍,任命王韶兼知軍。頒行教閱法。宗室不是五服親者允許應(yīng)試科舉。十一日,任命青唐大首領(lǐng)俞龍坷為西頭供奉官,賜姓名包順。十三日,因趙尚寬等前任唐州守官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有功,特提升官職,以鼓勵各地方官員。二十七日,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頒行保馬法。六月初四,曾公亮以太傅頭銜退休。十五日,下詔進士考試四場。十八日,制作京城城門銅魚符。二十七日,設(shè)置武學(xué)。
秋七月二十五日,首次以文臣兼樞密都承旨。
閏七月初三,派遣中書檢正官章視察訪問荊湖北路。下詔:進人宮內(nèi)供奉官以下的人,已經(jīng)有一養(yǎng)子,另外再養(yǎng)次子為內(nèi)侍的人,斬殺。
八月初八,以太子少師頭銜退休的歐陽修逝世。秦鳳路沿邊安撫使王韶率軍收復(fù)武勝軍。十一日,下詔訪求歐陽修所撰寫的瓦代史。十六日,決定武勝軍改為鎮(zhèn)兆軍。十七日,派遣崔臺符等人祝賀遼主生辰、新春。十九日,詔令侍從官及各路監(jiān)司分別舉薦德才兼?zhèn)涞娜瞬乓蝗恕6巳眨跎卦陟柫畛枪テ颇菊鳌nC行方田均稅法。
九月初八,允許宗室子弟試換文職。十八日,首次到便殿,渴問校閱各軍武技。二十一日,少華山崩塌,下詔賜給壓死者家屬錢,貧寒者官府幫助安葬、祭祀。淮南路分為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冬十月二十三日,升鎮(zhèn)姚軍為熙州鎮(zhèn)姚軍節(jié)度,設(shè)置熙河路。減輕秦鳳地區(qū)囚犯罪行一等。
十一月癸丑,河州首領(lǐng)瞎藥等人來降宋,任命為內(nèi)殿崇班,賜姓名包約。二十二日,代理監(jiān)察御史里行張商英貶為荊南監(jiān)稅。二十七日,分陜西為永興路、秦鳳路,仍舊設(shè)置六路經(jīng)略司。章開梅山,設(shè)置安化縣。
十二月初二,釋放逃命到荊湖溪洞蠻的人。初三,下詔太原設(shè)置弓箭手。初四,詔令寺觀崇奉圣祖及祖宗陵寢神主者免納役錢。改溫成廟為祠殿。初八,陳升之為樞密使。初九,天上降土。二十一日,修筑熙南北關(guān)及各處堡寨。二十五日,遼朝派遣蕭瑜等人來祝賀新春。
熙寧六年春正月初七,恢復(fù)嘻祖為太廟始祖,用來配感生帝。在夾室祭祀) l 頂祖。
二月十七日,西夏軍隊寇掠秦州,都巡檢使劉惟吉打退夏軍。二十二日,永昌陵上宮東門發(fā)生火災(zāi)。王韶恢復(fù)河州,俘虜木征妻子。二十八日,任命韓絳知大名府。
三月初六,下詔贈給在熙河為國捐軀的將領(lǐng)田瓊禮賓使,錄用他的三個兒子、一個孫子。初七,親自策試進士。設(shè)置經(jīng)義局,命令王安石提舉。初八,考試明經(jīng)各科目。十三日,因四月一日日食,自十四日起暫不上殿并減少飲食,減輕全國囚犯罪行一等,流刑以下全部釋放。十六日,設(shè)置各種學(xué)官。十九日,賜奏名進士、諸科及第出身五百九十六人。二十一日,交州來進貢。二十四日,宰相上表請求恢復(fù)飲食,神宗沒有答應(yīng)。下詔進士、諸科同出身必須經(jīng)明法各科目考試后才能注官。二十五日,設(shè)置刑獄檢法官。二十七日,封李日尊的兒子乾德為交趾郡王。
夏四月初一,日食,看不見。二十一日,確定齊、徐等州的保甲組織。二十五日,裁定在京吏人棒祿。
五月初一,播州楊貴遷派遣他的兒子楊光震來進貢,任命光震為三班奉職。初六,祈禱降雨。二十三日,下詔京東路考察士人中行義優(yōu)異者報告朝廷。派遣中書檢正官熊本措置滬夷事務(wù)。西京左藏庫副使景思忠等攻燒遂州夷囤,在戰(zhàn)斗中陣亡,錄用他的兒子景昌符等七人,在戰(zhàn)斗中死亡的士兵,分別賜給家屬多少不等的錢帛。二十九日,西南龍蕃來進貢。
六月二十七日,設(shè)置軍器監(jiān)。秋七月初四,下詔京西、淮南、兩浙、江西、荊湖等六路各置鑄錢監(jiān)。初五,大食陀婆離來進貢。初八,祈禱降雨。十三日,訊察京城囚犯罪行,死罪以下減輕一等,杖刑以下的一律釋放。十六日,下詔:在邊境一帶任職的將官殺熟戶邀功請賞者一律斬殺。二十四日,分河北路為河北東路、河北西路。二十八日,西北方向有撞擊石磨的聲音。
八月初一,派遣賈昌衡等人祝賀遼主生辰和新春。十三日,罷除簡州歲貢綿綢。二十三日,賜給熙河、徑原軍士特支錢。二十七日,恢復(fù)比間族黨之法。九月初二,設(shè)置兩浙和來倉,確立斂散辦法。初八,下詔興修水利。十一日,策試武舉。十八日,山民州首領(lǐng)本令征據(jù)城降宋,王韶進人崛州。二十六,太白星犯北斗星。二十八日,下詔祈禱降雨,處理獄訟案件。
冬十月初二,章平定靚州、洽州蠻。十二日,因收復(fù)熙、河、姚、山民、疊、宕等州,到紫哀殿接受大臣們的祝賀,解下所服玉帶賜給王安石。十五日,在景靈宮祭祀。十七日,販濟兩浙、江、淮饑民。二十三日,頒行折二錢。二十八日,派人掩埋在熙河戰(zhàn)死士兵的尸體。
十一月十四日,中太一宮修成,減輕全國囚犯罪行一等,流刑以下全部釋放。十六日,親自祭祀太一宮。二十七日,下大雪,下詔京城附近地區(qū)收養(yǎng)老弱饑寒的人。
十二月二十日,下詔處決開封府囚犯。二十八日,遼朝派遣耶律洞等人來祝賀新春。
熙寧七年春正月十三日,賞賜收復(fù)崛州、淚匕州等地有功人員,西京左藏庫使桑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升遷。十四日,到中太一宮宴請跟隨的大臣們,又到大相國寺,到宣德門觀燈。十七日,封皇子趙俊為永國公。二十六日,熊本平定滬夷。
二月初三,于聞來進貢。調(diào)發(fā)常平倉米,販濟河陽饑民。十五日,下詔三司每年匯集全國財政收人支出數(shù)目報告朝廷。二十一日,祈禱降雨。二十三日,設(shè)置客省、引進、四方館、閻門使、副使等官職。二十七日,河州知州景思立等人與青宜結(jié)鬼章大戰(zhàn)于踏白城,景思立在戰(zhàn)斗中陣亡,廢罷遼州。
三月初五,木征、鬼章攻打崛州,高遵裕派遣包順等人打退他們。訊察全國囚犯的罪狀,減輕死罪以下囚犯罪行一等,杖刑以下的一律釋放。初六,因早災(zāi)不上殿聽政并減少飲食。初八,白色虹橫貫天空。初九,派遣使臣分別到各路,招募武士前往熙河。十三日,下詔在熙河戰(zhàn)事中為國捐軀的人,分別賜給他們家屬多少不等的錢。罷除兩浙增加的預(yù)買綢絹。命令各路監(jiān)司核察稽留下來的獄訟案件。十六日,大臣們上表請求恢復(fù)飲食,神宗沒有答應(yīng)。十九日,遼朝派遣林牙蕭禧來討論河?xùn)|地區(qū)兩國疆界,命令太常少卿劉忱商議這件事。二十二日,頒行方田法。二十七日,派遣使臣回訪遼朝。二十八日,下詔因災(zāi)異變化要求臣民上書直言朝政得失。夏四月初六,因早災(zāi)罷除方田法。這一天,降雨。遼朝派遣耶律永寧等人來祝賀同天節(jié)。初八,王韶在結(jié)河川攻破西蕃。初九,上殿聽政并恢復(fù)飲食。十二日,任命高遵裕為崛州團練使。十七日,下詔:邊境士兵為國捐軀而沒有子孫后代的人,官府負責供給他的親屬糧食,直到逝世。十八日,王韶進筑坷諾城,與蕃兵接連發(fā)生戰(zhàn)斗,一一打敗蕃兵,斬首七千多級,焚燒三萬多帳,木征率酋長八十多人來軍營投降。降冰雹。十九日,王安石罷為江寧知府。任命韓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翰林學(xué)士呂惠卿為參知政事。設(shè)置沉州。三十日,下詔王韶帶領(lǐng)木征及其家屬到朝廷。遼朝派遣樞密副使蕭素在代州邊境與宋商議邊界。
五月初一,減輕熙河路囚犯罪行一等,流刑以下一律釋放。初四,下詔河州掩埋蕃部暴露在外的尸骨。初五,降冰雹。初六,降大雨冰雹。十四日,罷除賢良方正等科目。二十八日,降大雨,洪水沖壞陜、平陸二個縣。
六月十二日,賜給征討姚州將士特支錢。二十一日,制作渾儀、浮漏。廣州鳳凰出現(xiàn)。任命木征為榮州團練使,賜姓名趙思忠。
秋七月初七,大臣們五次上表尊號為紹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神宗沒有答應(yīng)。二十七日,下詔河北兩路捕捉蝗蟲。又下詔開封府、淮南提點、提舉司官員核察蝗早災(zāi)害情況。調(diào)撥十五萬石米販濟河北西路災(zāi)民。
八月十二日,賜給環(huán)慶安撫司度僧碟,用來募集糧食販濟漢蕃饑民。派遣張當?shù)热俗YR遼主生辰、新春。二十六日,下詔免除淮南、開封府來年春天因治河而征發(fā)的夫役,免除邢、洛等州秋稅。二十八日,在南薰、安上門設(shè)置攤子,供給流民糧米。集賢院學(xué)士宋敏求呈上編修的潤門儀市少。
九月初三,因天降及時雨,下詔河北、京西、陜西、淮南等路官員勸民及時耕種,釋放因事關(guān)押在官府的百姓。十七日,三司發(fā)生火災(zāi)。十八日,在京瓷、河北、京東西路設(shè)置三十七將。十九日,下詔樞密院商議邊防事宜。
冬十月初八,下詔韓琦、富弼、文彥博、曾公亮陳述代北事宜報告朝廷。十四日,下詔浙西路提舉司出米販濟常州、潤州饑民。十六日,設(shè)置三司會計司,任命韓絳主管。十七日,因河北受災(zāi),減省州軍部分文武官員。二十九日,用常平米在淮南西路交換饑民所挖得的蝗種,又販濟河北東路流民。
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圓形高壇上祭祀天地,赦免全國。
十二月初三,精簡熙、河、山民三州官員一百四十一人。初四,文武官員加賞推恩。二十六日,遼朝派遣耶律寧等人來祝賀新春。
這一年,高麗來進貢,清井、長寧夷十郡及武都夷歸附宋朝。
熙寧八年春正月初七,蔡挺罷為判南京留司御史臺,馮京罷為毫州知州。十三日,分京東路為東、西兩路。停止發(fā)運江南東路上供米,就地轉(zhuǎn)發(fā)給受災(zāi)地區(qū)。十四日,到宣德門觀燈。二十二日,下詔外出視察的朝廷大臣,收集所到之處官吏治績、才能大小情況報告朝廷。天降木冰。二十五日,下詔:各地流民愿意回歸家園的人,州縣官府發(fā)給路費和口糧,保證他們回到家園。二十六日,姚西安撫司因早災(zāi)請求制作米粥供給羌民饑餓的人。
二月初二,增加陜西錢監(jiān),然后專鑄大錢。十一日,任命王安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六日,詔令樞密副都承旨張誠一等,用李靖營陣法訓(xùn)練殿前馬步軍。二十三日,首先在河北頒行戶馬法。二十四日,停止京瓷土木工程七年。三月初五,販濟潤州饑民。初六,河州知州鮮于師中請求設(shè)置蕃學(xué),教導(dǎo)少數(shù)民族部落首領(lǐng)的子弟,賜田十頃,每年賜給絡(luò)錢一千,增加進士錄取名額二人,神宗同意這個請求。初八,遼朝蕭禧又一次來討論邊界,朝廷派韓填前往河?xùn)|與蕭禧商議。二十一日,知制浩沈括回訪遼朝。又一次販濟常州、潤州饑民。二十六日,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
夏四月初四,下詔精簡將作監(jiān)冗官。初六,遼朝派遣耶律景熙等人來祝賀同天節(jié)。十四日,確定嘻祖祭祀方位為東。十七日,任命吳充為樞密使。二十一日,湖南長江水漲滿流出。
閏四月初四,陳升之罷為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揚州通判。廣源州劉紀攻打琶州,歸化州儂智會打退他們。十一日,沈括進上捧元歷。十二日,任命宣徽北院使張方平為永興軍通判。分秦鳳路兵為四將。二十一日,沂州民朱唐控告前任余姚縣主簿李逢謀反,證據(jù)牽連到右羽林大將軍世居及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命令御史中承鄧縮、知諫院范百祿、御史徐禧一起處理這個案件。案件處理結(jié)果,世居賜死,李逢、徐革被判死刑。二十三日,錄用趙普后代。二十四日,下詔西南蕃五姓蠻五年進貢一次。
五月初一,訊察全國囚犯罪狀,減輕死罪一等,杖刑以下全部釋放。初四,分環(huán)慶兵為四將。十七日,天降土及黃毛。二十四日,熙河路蕃官殿直頓埋謀劃叛亂,被判死刑。二十九日,派遣使臣販濟延、環(huán)慶饑民。
六月初五,太陽上出現(xiàn)五種色彩的云。十六日,疏導(dǎo)汁水進人蔡河用來通槽運。十九日,向?qū)W官頒布王安石詩、書、凋禮必。二十一日,任命王安石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二十八日,太師魏國公韓琦逝世。二十九日,以韓琦配享英宗廟庭。
秋七月初四,虔州長江水漲滿流出。十八日,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二十八日,分徑原兵為五將。命令韓填到河?xùn)|割地。八月初一,應(yīng)有日食,陰云密布看不見。初四,招募百姓捕捉蝗蟲用來交換糧食,莊稼損壞,照實賠償,并免其賦。初七,派遣謝景溫等人祝賀遼主生辰、新春。減輕官戶役錢一半。下詔:“發(fā)運司核實淮南、江東、兩浙米價,州縣儲存的上供米不要超過一百萬石,剩下的糧食減價賣給百姓,每斗的價格不要超過八十錢。”二十一日,韓絳被罷免。征發(fā)河北、京東士兵及監(jiān)牧士卒修建都城。二十八日,檢閱軍隊。
九月初一,任命王安石兼監(jiān)修國史。確立武舉絕倫法。
冬十月初二,呂惠卿罷為陳州知州。初七,彗星出現(xiàn)在較宿中間。十一日,下詔因災(zāi)異現(xiàn)象多次出現(xiàn),不到前殿,減少常規(guī)飲食,下詔要求直言朝政得失。十四日,赦免全國。罷除手實法。十九日,彗星消失。二十八日,上殿治理朝政并J 隊復(fù)飲食。
十一月二十日,交趾攻陷欽州。二十四日,頒立陜西蕃丁法。二十六日,交趾攻陷廉州。二十八日,改渝州為南平軍。
十二月初九,疏浚黃河。十五日,任命翰林學(xué)士元降參知政事,龍圖閣直學(xué)士曾孝寬簽書樞密院事。二十四日,任命天章閣待制趙為安南道招討使,嘉州防御史李憲為招討副使,率軍征討交趾。二十六日,遼朝派遣耶律世通等人來祝賀新春。二十七日,熙河路木宗城首領(lǐng)結(jié)彪策劃叛亂,熟羌日腳族青廝扒斬殺結(jié)彪,把他的首級獻給朝廷,神宗下詔補官下班殿侍。
熙寧九年春正月初八,天降木冰。十一日,交趾攻陷琶州,知州蘇緘戰(zhàn)死。二十二日,下溪州刺史彭師晏及天賜州降宋。二十三日,派遣使臣祭祀南岳、南海,告知興兵南討交趾。二十四日,贈給蘇緘奉國軍節(jié)度使稱號,溢號忠勇,任命他的兒子蘇子元為西頭供奉官、閻門抵候。
二月初二,宣徽南院使郭連為安南道招討使,罷免李憲,任命趙為副將。下詔占城、占臘聯(lián)合進攻交趾。初三,宗哥首領(lǐng)鬼章攻打五牟谷,蕃官藺氈吶支等人率軍阻截,打敗鬼章。十三日,因出兵罷免春宴。十九日,降冰雹。
三月初一,進封仁宗婉容周氏為賢妃。初六,到集英殿策試進士。撫恤慰問欽、廉、琶三州為國捐軀兵士的家屬,掩埋陣亡士兵,被敵人破壞了的莊稼免除田稅。十九日,賜進士、諸科及第出身五百九十六人。二十二日,任命廣西進士徐伯樣為右侍禁、欽廉白州巡檢。宗哥首領(lǐng)鬼章攻打五牟谷,熙河鈴轄韓存寶率部打敗鬼章。二十五日,任命種愕知山民州。
夏四月初六,遼朝派遣耶律庶幾等人來祝賀同天節(jié)。初十,因遼主母親逝世,罷除同天節(jié)祝壽。十三日,恢復(fù)廣濟河槽運。十八日,下詔:廣南陣亡士兵及百姓遭敵殘破的人,轉(zhuǎn)運司、安撫司核實情況并報告販濟、撫恤意見。十九日,發(fā)放空額的任命書給安南,用來招降賞功。下詔各路招募武勇奔赴廣西。贈給廣西為國捐軀將士官職不等。二十一日,派遣王克臣等人到遼朝吊喪、慰問。二十六日,茂州夷攻打邊境,派遣內(nèi)侍押班王中正處理。二十九日,遼朝派遣耶律孝淳來告母喪,神宗公布遼主母親去世的消息,并穿喪服,停止處理朝政七天。五月初一,下詔:琶州沿邊州酮首領(lǐng)來投降宋朝的人要從各方面給以優(yōu)惠。初八,下詔考試醫(yī)學(xué)生。十一日,分兩浙路為兩浙東、西路。十二日,修城茂州。十七日,下詔:安南各軍越過嶺南后患病的人,各地要積極護理醫(yī)治。二十一日,大理國來進貢。二十五日,靜州下首領(lǐng)董整白等人降宋。
六月初三,下詔安南將領(lǐng)官吏,每月報告士兵中患病的人數(shù)給朝廷。初五,綿州都監(jiān)王慶、崔昭用、劉蓋,左侍禁張援助茂州的戰(zhàn)斗,戰(zhàn)死。下詔:王慶等人的兒子為借職官,女兒出嫁的,丈夫補給奉職官;白丁王禹錫等二人,賜給家屬錢。初七,下詔沿海富民所養(yǎng)樵戶,不要被外夷引誘走了。十五日,訊察全國囚犯的罪狀,減輕死罪一等,杖刑以下全部釋放。十九日,任命水源等洞蠻主儂賀等七人為定遠、寧遠將軍。
秋七月初二,朱崖軍黎賊黃嬰攻掠宋境,下詔廣南西路動員士兵準備抵抗。初六,關(guān)西蝗納、蟲舫‘出現(xiàn)。初八,修筑下溪州,改名會溪城。初九,靜州將楊文緒勾結(jié)蕃部策劃叛亂,王中正將其斬首示眾。下詔:廣西為國捐軀的將官沒有子孫后代的允許立后。十一日,下詔:從今以后遇較大的禮俗向有關(guān)的人施加恩惠,都要任命昭憲太后族一人為官。這個月,安南行營駐扎桂州,郭連派遣鈴轄和斌等人指揮水軍涉海從廣東進攻交趾,其余各軍從廣南進攻交趾。八月初一,齊州監(jiān)務(wù)左班殿直孫紀在與賊人交戰(zhàn)中戰(zhàn)死,錄用他的一個兒子為三班借職。初五,任命文彥博守太保兼侍中,行使太原府尹的職權(quán)。初六,派遣程師孟等人祝賀遼主生辰、新春,罷除誓賣祠廟錢。十四日,禁止北方邊民擅自將糧谷運出邊境。十七日,占城來進貢。
九月初五,疏浚汁河。十三日,下詔罷除都大制置河北河防水利司。二十六日,遼朝派遣使臣回謝。下詔撫恤嶺南為國捐軀士兵的家屬,在將士墓上設(shè)立標記。
冬十月初二,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十二日,下詔東南各路訓(xùn)練新軍。二十三日,王安石罷為江寧府通判。任命吳充監(jiān)修國史,巨蓋為集賢殿大學(xué)士,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資政殿學(xué)士馮京知樞密院。二十八日,免除沉州歸明人戶去年暫停交納的秋稅。
十一月初三,賜給廣南東路空額的任命書,用以招募出錢補助軍隊開支。初九,錄用唐朝宰相魏征后代同州司士參軍道嚴,流內(nèi)銼特免試注官。二十三日,因安南行營將士疾疫流行,派遣同知太常禮院王存祈禱南岳,派遣中使修建祈福道場。二十七日,姚東安撫司報告說包順等人在多移谷打敗鬼章軍。三十日,鬼章攻打崛州,知州種愕等率軍在鐵城打敗鬼章軍。
十二月初四,安南偽觀察使劉紀降宋。設(shè)置司農(nóng)承。初八,皇子倩出生。十五日,下詔:山民州境內(nèi)遭受鬼章焚掠的人賜給錢,被鬼章威逼順從而能歸附朝廷的人,免除罪行。二十一日,郭連在富良江打敗交趾軍隊,俘獲交趾偽太子洪真,李乾德派人奉降表到軍營投降,郭連于是班師。二十五日,遼朝派遣耶律運等人來祝賀新春。二十八日,下詔:有能得到鬼章、冷雞樸首級的人,朝廷給予獎賞。設(shè)置威戎軍。
熙寧十年春正月十四日,到宣德門觀燈。十七日,仙韶院發(fā)生火災(zāi),不到朝廷處理政事。十八日,一道白色的虹橫貫天空。
二月初三,任命崇信軍節(jié)度使宗旦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初七,因打敗鬼章,種愕等人得到不同等級的升官獎賞。初十,太陽中出現(xiàn)黑子。十三日,下詔:宗室任使相雖年滿十年,也不磨勘轉(zhuǎn)官。十六日,下詔各州每年從十一月開始供給老弱病殘缺乏糧食的人米谷,到第二年三月停止。十八日,任命王韶為洪州知州。二十五日,因收復(fù)廣源、蘇茂等少l . l ,大臣們上表祝賀,赦免廣州囚犯罪行一等,徒刑以下全部釋放。賜安南行營各軍錢,百姓因興兵征役者撫恤其家。改廣源州為順州,赦免李乾德罪行。任命郭連為潭州通判,趙為桂州知州。二十八日,因交趾投降,赦免廣南東路、荊湖南路關(guān)押的囚犯,其余罪犯各減輕罪行一等,徒刑以下全部釋放。三月二十一日,訊察全國囚犯罪狀,減輕死罪囚犯罪行一等,杖刑以下全部釋放。二十二日,下詔州縣捕捉蝗蟲。夏四月初二,恢復(fù)設(shè)置憲州。初六,遼朝派遣蕭儀等人來祝賀同天節(jié)。十四日,文州蕃賊攻打宋朝邊境,州兵打退他們。十八日,賜給熙河路兵士特支錢,賜給戰(zhàn)死的人帛,免除夏秋稅。五月初九,下詔撰修《 仁宗、英宗史。二十五日,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六月初四,注舉國來進貢。十五日,王安石以使相身份為集禧觀使。二十九日,設(shè)置山民州鐵城堡。
秋七月初六,祈禱降雨。初九,命令全國各路每年上報縣令考課政績情況。十三日,大臣們五次上表敬獻尊號奉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神宗沒有答應(yīng)。二十七日,郭連因在安南對自己要求不嚴,貶為左衛(wèi)將軍。二十八日,黃河在擅州曹村塌決口。
八月二十五日,下詔潭州置將及增加武臣一人。派遣蘇頌等祝賀遼主生辰和新春。二十七日,下詔侍從、臺諫、監(jiān)司分別推舉文臣德才兼?zhèn)涞娜瞬乓蝗恕>旁鲁跞略t:“黃河決口損害民田,所屬州縣要組織疏導(dǎo),并免除田稅,老幼病弱的人要予給販濟。”初八,下詔:“皇帝的傳宣、內(nèi)批、面諭,所涉及事宜沒有固定的法令可依的,一律聽從中書省、樞密院重行上奏后的處理意見。若有祈求恩澤、規(guī)免罪行的人,中書省、樞密院要上奏彈勃。”十四日,下詔鎮(zhèn)戎軍、德順軍各設(shè)置都監(jiān)一人,二十一日,設(shè)立義倉。二十七日,宗樸兼任侍中,封攫陽郡王。
冬十月初一,宗樸逝世。十六日,封昭化軍節(jié)度使宗誼為攫國公。下詔攫王的兒子按順序襲封奉祀。二十一日,太子太師張逝世。
十一月二十三日,任命西蕃邀川首領(lǐng)董氈、都首領(lǐng)青宜結(jié)鬼章為廓州刺史,阿令骨為松州刺史。二十七日,在圓形高壇上祭祀天地,赦免全國。
十二月初一,占城國獻上馴象。初六,下詔改明年為元豐。初八,因郊祀,文武百官普遍得到恩惠。十一日,封皇子墉為均國公。二十五日,遼朝派遣使臣耶律孝淳等人來祝賀新春。
元豐元年(1078 )春正月初九,任命王安石為尚書左仆射、舒國公、集禧觀使。十二日,命令詳細審定郊廟禮儀。下詔減除陳留捧日、天武等軍中剩員。十四日,到宣德門,召集大臣一起觀燈。十九日,因太皇太后患病,用騷車在全國招集醫(yī)生。
閏正月初六,任命翰林侍讀學(xué)士、寶文閣學(xué)士、提點中太一宮呂公著兼端明殿學(xué)士。十四日,下詔贈尚書令韓琦依趙普故事,不另加贈。十七日,樞密直學(xué)士孫固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四日,太傅兼侍中曾公亮逝世。二十五日,太陽上出現(xiàn)黑子。二十八日,以曾公亮配享英宗廟庭。
二月初五,攫國公宗誼逝世。初九,行命琶州觀察使宗暉為淮康軍節(jié)度使,封攫國公。二十三日,下詔赦免安南戰(zhàn)掉都監(jiān)楊從先等人,并論功行賞。三月初七,訊察全國囚犯罪行,減輕死罪囚犯罪行一等,杖刑以下全部釋放。到邇英閣,沈季長進講凋字巨八法。初九,下詔朝廷內(nèi)外文武官員分別推舉可以應(yīng)試武舉人才一人。廣南西路經(jīng)略司請求訓(xùn)練酮丁,神宗同意這一請求。二十一日,到崇政殿檢閱各軍。辰州、沉州搖賊攻打邊境,州兵打退他們。夏四月初六,遼朝耶律永寧等人來祝賀同天節(jié)。十三日,下詔增加設(shè)置兩浙路提舉官。十七日,下詔除九經(jīng)外,其他書籍不得帶出邊境。二十日,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二十二日,封貌國公宗愕為豫章郡王。二十五日,堵塞黃河在曹村的決口,稱其塌為靈平。
五月初一,賜給堵塞黃河工程而死的人家庭錢。初二,下詔考試中刑法官,按順序等級施加恩惠。
六月初一,日食。下詔因靈平堵塞黃河決口有功,太常博士苗師中等人分別提升一級官職。
秋七月初一,命令西上閻門使、忠州團練使韓存寶策劃處理滬州納溪夷。二十七日,下詔齊州做好防災(zāi)準備工作。二十九日,夔州報告說降甘露。
八月初二,西部邊將i 內(nèi)兒溫、祿尊策劃叛亂被處以死刑。初六,下詔免除河北遭受水災(zāi)百姓的租稅。十三日,派遣黃履等人祝賀遼主生辰、新春。十七日,任命韓絳為建雄軍節(jié)度使。二十八日,下詔:用常平糧米貸給濱、棣、滄三州遭受水災(zāi)的百姓。二十九日,下詔:青、齊、淄三州供給流民糧食。
九月初二,交趾來進貢。十二日,李乾德上表請求回到廣源等州,神宗下詔沒有允許。十四日,任命端明殿學(xué)士呂公著、樞密直學(xué)士薛向一起同知樞密院事。下詔祭祀天地及配享帝王一律用一頭牛或一頭豬。這個月,武康軍出現(xiàn)嘉禾,河中府降甘露。
冬十月初九,確定秋試各軍獎賞標準。侍禁件全為國捐軀,錄用他的弟弟宣為三班借職。初十,韓存寶攻破滬夷后城十四囤。二十二日,于聞來進貢。十一月十九日,命令龍圖略直學(xué)士宋敏求等人詳細審定正月初一上殿儀注。二十三日,辰州搖賊叛亂,下詔沉州出兵攻討。二十九日,罷除文武功臣稱號。這個月,梁縣出現(xiàn)嘉禾。
十二月初六,太陽中出現(xiàn)黑子,持續(xù)十二天。十一日,訊察全國囚犯罪狀,死刑罪犯減刑一等,杖刑以下全部釋放。十六日,下詔:青州人王賈因為是為父親報仇免予處死,刺面發(fā)配到鄰州。十八日,在大理寺審判案件。十九日,下詔罷除都大提舉在京各司庫務(wù)司。二十四日,以婉儀邢氏為賢妃。下詔罷除三司推勘公事官;減除軍器監(jiān)勾當公事、審官東院、流內(nèi)銼及將作監(jiān)、三班院主簿,左右軍巡判官。二十六日,遼朝派遣耶律隆等人來祝賀新春。
元豐二年春正月初五,罷除奇嵐、火山軍市馬。初六,下詔頒立高麗交易法。十二日,任命容州管內(nèi)觀察使、上柱國、南陽郡開國公楊遂為寧遠軍節(jié)度使。十三日,下詔沉州知州謝麟督促捕捉搖賊。十四日,到宣德門觀燈。十七日,下詔用經(jīng)義、論考試宗室。二十四日,京兆府學(xué)教授蔣夔請求以十哲從祀孔子,神宗同意這一請求。下詔辰州敘浦縣設(shè)置龍?zhí)侗ぁ_@個月,穎州、壽州降甘露。二月十五日,下詔掩埋漢川暴露在外的尸骨。太陽中出現(xiàn)黑子。十六日,因滬少夷乞弟侵犯邊境,下詔王光祖等人率軍征討。十七日,下詔確定解鹽一年的產(chǎn)量。二十六日,滄州饑,調(diào)發(fā)倉庫糧食販濟饑民。
三月初一,董氈遣使來進貢。初二,下詔辟給土地埋葬京瓷寄居人的尸體,沒有歸屬的人官府負責埋葬。十一日,親自策試禮部進士。十三日,考試特奏名進士及武舉。十四日考試各科明法,賜給董氈絡(luò)錢、銀帛、對衣、金帶等物品。十七日,下詔:雄州兩輸戶向南遷徙的人,命令他們恢復(fù)耕業(yè)。二十一日,疏浚汁水、洛水。
夏四月初三,到金明池觀看嬉水,在瓊林苑設(shè)宴射箭。初六,遼朝派遣蕭晨等人來祝賀同天節(jié)。十九日,陳升之以檢校太尉依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上柱國、秀國公的頭銜退休。二十一日,陳升之去世。二十五日,確定正月初一上殿禮儀。二十六日,下詔增加審刑院詳議、詳斷官,罷除刑部檢法官。這個月,南康軍降甘露,眉州出現(xiàn)瑞竹。
五月初三,順州蠻叛亂,酮兵攻討平定他們。初七,下詔以攫安爵王三夫人并稱王夫人,合葬攫園。初八,以太子太師身份退休的趙概呈上所輯集的諫林一書。十一日,元絳罷為毫州知州。十二日,下詔:安南軍中為國捐軀家庭的孤寡老人由官府供給糧食。十五日,御史中承蔡確參知政事。
六月初七,廣西捕獲斬殺儂智春,并抓獲他的妻子獻給朝廷。十一日,命令蔡確參加審定編修傳法寶錄。十六日,詔令五路帥臣、副總管軍臣僚各自推舉二名擔任將領(lǐng)及大使臣的人。十七日,清汁修成。二十四日,下詔追封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魏國公宗爵為舒王。這個月,南康軍降甘露,忠州降豆。
秋七月初八,張方平以太子少師頭銜退休。十二日,詳細審定朝會禮儀。十三日,命令中書省仔細核察全國各地奉詔令關(guān)押囚犯的案件。十四日,任命淮康軍節(jié)度使宗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一日,詳細確定郊廟禮儀。這個月,陳州出現(xiàn)芝草,南賓縣降豆,瓊州降甘露。
八月初一,夏人攻打綏德城,都監(jiān)李浦打敗夏軍。初六,分徑原路兵力為十一將。初七,恢復(fù)八作司為東西兩司,分別設(shè)置監(jiān)官,文臣一名,武臣二名。派遣李清臣等人祝賀遼主生辰、正旦。十九日,下詔:“增加太學(xué)生齋舍為八十,每齋三十人,外舍生名額二千人,內(nèi)舍生名額三百人。每月舉行由本學(xué)長官出題的考試,每年終舉行由朝廷差官主考的考試,成績合格的升補為內(nèi)舍生。內(nèi)舍生隔一年舉行舍試,成績優(yōu)秀的補為上舍生。”命令穎州為順昌軍節(jié)度。這個月,曹州出現(xiàn)瑞谷,河陽出現(xiàn)芝草。
九月十八日,順昌軍囚犯減刑一等,徒刑以下全部釋放。十九日,西南龍蕃來進貢。二十二日,在集英殿舉行大規(guī)模宴會。二十四日,進宮中女官婕好朱氏為昭容。二十七日,頒布馮步射格斗念給各軍。二十九日,西南羅蕃、方蕃來進貢。
冬十月初一,西南石蕃來進貢。初八,制定籍田令。下詔確立水居船戶,五戶至十戶為一甲。十三日,交趾歸還所擄掠的百姓,下詔給交趾順州。十四日,太皇太后患病,神宗不上朝聽政。十五日,罷除對景靈宮的朝拜,命令輔臣在天地、宗廟、社翟祈禱。全國死罪犯人減刑一等,流刑以下全部釋放。二十日,太皇太后逝世。二十三日,下詔把太皇太后園陵改名為山陵。二十六日,因大臣們七次上表,才上朝聽政。任命巨蓋為山陵使。
十一月十九日,開始到崇政殿。二十三日,天降土。
十二月十一日,御史中承李定呈上咽子監(jiān)救式令和學(xué)令,共一百四十條。十二日,恢復(fù)設(shè)置御史六察。二十六日,遼朝派遣蕭寧等人來祝賀新春。這個月,全州出現(xiàn)芝草,桂州降甘露。
參考資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490545556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