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古籍 > 黃帝內經詩人 > 靈樞·病狂

靈樞·病狂

佚名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目眥外決于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外眥,下為內眥。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候之于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止。

  癲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陽明,太陽,左強者攻其右,右強者攻其左,血變而止。癲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陽、陽明、太陰、手太陽,血變而止。

  治癲疾始作,常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之有過者瀉之,置其血于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壯。窮骨者,□骨也。

  骨癲疾者,顑齒諸腧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悗。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筋癲疾者,身倦攣急,脈大,刺項大經之大杼脈。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脈癲疾者,暴仆,四肢之脈皆脹而縱。脈滿,盡刺之出血;不滿,灸之挾項太陽,灸帶脈于腰相去三寸,諸分肉本輸。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癲疾者,疾發如狂者,死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憂饑,治之取手太陰、陽明,血變而止及取足太陰、陽明。狂始發,少臥不饑,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舌下少陰。視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釋之也。

  狂言、驚、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陽、太陰、陽明、足太陰、頭、兩顑。

  狂者多食,善見鬼神,善笑而不發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陰、太陽、陽明,后取手太陰、太陽、陽明。狂而新發,未應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動脈,及盛者見血,有頃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二十壯。

  風逆,暴四肢腫,身漯漯,唏然時寒,饑則煩,飽則善變。取手太陰表里、足少陰、陽明之經。肉清取滎、骨清取井、經也。

  厥逆為病也,足暴清,胸若將裂,腸苦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暖取足少陰,清取足陽明,清則補之,溫則瀉之。厥逆腹脹滿,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脅,咳而動手者,與背輸,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與抵上以長針。氣逆,則取其太陰、陽明、厥陰,甚取少陰、陽明,動者之經也。

  少氣,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體重,懈惰不能動,補足少陰。短氣,息短不屬,動作氣索;補足少陰,去血絡也。

譯文及注釋

  眼角向外凹陷于臉面上的,稱為銳眥;眼內角靠近鼻梁的,稱為內眥。向上為外眥,向下為內眥。癲病剛開始表露的時候,患者先是悶悶不樂,頭部沉重且疼痛,眼光發直,全眼通紅。當進一步加重發作時,就會心煩不安。診斷時可觀察病人面部情況,治療取手太陽經、手陽明經和手太陰經的穴位,等到病人面部血色轉為正常后止針。

  癲病開始發作的時候,病人口中發出啼呼,氣喘心悸,對此應從手陽明、手太陽兩經診候取穴治療,采用繆刺法,即身體左側僵硬的,針刺右側,身體右側僵硬的,針刺左側,待病人面部血色轉為正常后止針。

  癲病開始發作的時候,病人先是身體反張而僵,因而脊背疼痛,對此應從足太陽經、足陽明經、足太陰經和手太陽經診候取穴治療,待到病人面部血色轉為正常后止針。治療癲病的醫生,應常和病人住在一起,觀察決定應取什么經穴治療。病發作時,見病人有病的經脈就放血,將放出的血裝在葫蘆里,待到病人再發病時,葫蘆里的血就會有響動。如果沒有響動,可以灸窮骨二十壯。窮骨,就是骶骨。

  癲病深入骨的病人,腮、齒部的腧穴、分肉之間都脹滿,而且骨肉分離,出汗、煩悶,嘔吐多涎沫,氣下泄,這是不治之癥。癲病深入筋的病人,身體蜷局,嚴重拘攣,脈大,治療應刺項后足太陽膀胱經的大杼穴。如果病人已嘔吐許多涎沫,氣下泄,就是不治之癥。癲病已深入血脈的病人,發病時會突然仆倒,四肢的脈都脹而縱緩。如果脈滿,都可以刺之出血;如果脈不滿,可以取挾行于頸項兩旁的足太陽經的腧穴用灸法治療,并可以灸帶脈與腰相距三寸的穴位,也可以灸分肉之間和四肢的腧穴。如果病人嘔吐出許多涎沫,氣下泄,就是不治之癥。患癲病的人,如果發病時象患狂病一樣,就會無法救治而死。

  狂病在開始顯露時,病人先是獨自傷悲,健忘,易發怒,常生恐懼,這是由于憂愁和饑餓所致。治療這種程度的病先取手太陰、手陽明兩經的穴位,待病人面部血色轉為正常后止針,然后取足太陰、足陽明兩經的穴位針治。狂病開始發作時,病人少睡,不知饑餓,自認為高尚、賢良,自以為能言善辯、才智過人,自覺得很尊貴,愛罵人,日夜不休。治療這種程度的病取手陽明經、手太陽經、手太陰經和舌下少陰經的穴位,觀察這些穴位,凡血脈盛,都可取用;如果血脈不盛,就放棄不用。

  病人說瘋活,驚恐,多笑,好唱歌,胡亂行動不止,這是由于受了大驚恐所致。治療這種病應取手陽明、手太陽、手太陰經的穴位。得狂病的人,如果幻視幻聽,好呼叫,這是由于神少氣衰而導致的。治療這種狂病應取手太陽、手太陰、手陽明、足太陰經和頭部、兩腮部的穴位。

  得狂病的人,如果貪吃,時常自覺見到鬼神,愛暗笑卻不在人前表露,這是由于受了大驚喜而導致的。治療這種狂病應先取足太陰、足太陽、足陽明經的穴位,后取手太陰、手太陽、手陽明經的穴位。

  狂病初發時,還未出現以上癥狀的,治療先取曲泉穴左右動脈針刺之,若血脈盛的就放血,不久便可痊愈。如果還未治愈,就用上述的方法取穴治療,并灸骶骨二十壯。

  外感風邪而厥氣內逆的風逆病,癥狀為突然間四肢疼痛,時而大汗淋漓,時而寒冷得唏噓不止,餓了則心中煩亂,飽了則多動不安。治療可取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這表里二經,以及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如果感覺肌肉寒涼的,取上述各經的滎穴;如果感覺骨里寒涼的,取上述各經的井穴。

  厥逆病的癥狀是兩腳突然發冷,胸部象要裂開,腸子痛得好象用刀在刮磨,心煩而不能進食,脈來的大小皆呈澀像。如果病人身體溫暖,就取足少陰經的穴位治療;如果病人身體寒涼,就取足陽明經的穴位治療,身體寒涼的用補法,身體溫暖的用瀉法。厥逆病的癥狀若是腹部脹滿,腸鳴,胸滿,呼吸不暢,治療應取胸下部兩脅間的穴位,就是病人咳嗽時有起動而應手之處,也可取用背腧穴,用手按壓感覺舒快之處,就是背腧穴所在。

  內閉而小便不通,應刺足少陰、足太陽經的穴位和骶骨上的長強穴,用長針。如果氣逆,可取足太陰、足陽明兩經的穴位,厥逆嚴重的取足少陰、足陽明兩經動脈的穴位。

  氣衰的病人,身體大汗淋漓,說話上氣不接下氣,骨節酸痛,身體沉重,懈怠無力而不能動。治療可用補法補足少陰腎經的穴位。如果病人氣短,呼吸短促而不連續,一活動就象沒氣了似的,治療可用補法補足少陰經的穴位,用針刺瀉去少陰經的淤血。

參考資料:
1、張云昌 孟蓬生等.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29836435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