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古籍 > 國語詩人 > 晉語·范文子論勝楚必有內憂

晉語·范文子論勝楚必有內憂

左丘明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鄢之役,晉伐鄭,荊救之。欒武子將上軍,范文子將下軍。欒武子欲戰,范文子不欲,曰:“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稱晉之德,諸侯皆叛,國可以少安。唯有諸侯,故擾擾焉,凡諸侯,難之本也。且唯圣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詎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內憂,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諸臣之內相與,必將輯睦。今我戰又勝荊與鄭,吾君將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斂,大其私昵而益婦人田,不奪諸大夫田,則焉取以益此?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將與幾人?戰若不勝,則晉國之福也;戰若勝,亂地之秩者也,其產將害大,盍姑無戰乎!”

  欒武子曰:“昔韓之役,惠公不復舍;邲之役,三軍不振旅;箕之役,先軫不復命:晉國固有大恥三。今我任晉國之政,不毀晉恥,又以違蠻、夷重之,雖有后患,非吾所知也。”

  范文子曰:“擇福莫若重,擇禍莫若輕,福無所用輕,禍無所用重,晉國故有大恥,與其君臣不相聽以為諸侯笑也,盍姑以違蠻、夷為恥乎。”

  欒武子不聽,遂與荊人戰于鄢陵,大勝之。于是乎君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斂,大其私昵,殺三郤而尸諸朝,納其室以分婦人,于是乎國人不蠲,遂弒諸翼,葬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厲公之所以死者,唯無德而功烈多,服者眾也。

譯文及注釋

  在鄢陵戰役中,晉國討伐鄭國,楚國發兵來救。欒武子統帥上軍,范文子統帥下軍。欒武子想出戰,范文子不同意,說:“我聽說,只有德行純厚的人能夠享受大福,沒有德行而歸服的人眾多,肯定會對自己造成傷害。衡量晉國的德行,如果諸侯都背叛了,國內才可以稍微獲得安寧。正因為有些諸侯歸附我們,所以搞得紛紛擾擾,這些諸侯,是禍亂的根源。況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既無外患,又無內憂,如果不是圣人,沒有外患,必有內憂,我們何不姑且撇開楚國和鄭國,把它們作為外患呢!大臣之間相處,肯定會和睦。如今我們攻打并且戰勝了楚國和鄭國,那么我們的國君就將會夸耀自己

  的智慧和武功,疏忽教化而加重賦稅,增加寵臣俸祿,多賜愛妾田地,那么不奪取諸大夫的田地,又能從哪里獲取而賞賜給寵臣、愛妾們呢?大臣們肯交出田地而白白引退的人,能有幾個呢?如果仗沒打勝,那是晉國的福氣;如果打勝了,那么分配土地的常規就要被打亂了,這將產生變亂危害大臣,何不姑且別打呢。”

  欒武子回答道:“以前在韓原之戰時,惠公被俘不能回國;在邲之戰中,三軍潰不成軍;在箕之戰時,先軫不能生還復命。這是晉國原先的三大恥辱。現在我主持晉國的大政,不能為晉國洗雪恥辱,反倒再避開蠻夷楚國來加重恥辱,即使有后患,我也顧不了那么遠了。”

  范文子說:“選擇福沒有不揀重的,選擇禍沒有不揀輕的,福不能要輕的,禍不能要重的,晉國本來有奇恥大辱,與其君臣不相一致而失敗被諸侯們恥笑,何不姑且選擇躲避蠻夷楚國這個恥辱呢。”

  欒武子不聽范文子的意見,就與楚國在鄢陵交戰,大獲全勝。于是這樣一來,國君夸耀自己的智慧和武功,疏忽教化而加重賦稅,增加寵臣的俸祿,殺了三郤并陳尸于朝,收取了他們的妻妾,將財寶分給愛妻。這樣國人都不滿他的所作所為,于是在翼城殺了他,埋葬在翼城的東門外,只用一車四馬陪葬。晉厲公之所以死,就是因為他沒有德行而戰功多,歸服的諸侯眾多的緣故。

參考資料:
1、佚名.勸學網.http://www.quanxue.cn/CT_RuJia/GuoYu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