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古籍 > 瀕湖脈學詩人 > 伏(陰)

伏(陰)

李時珍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伏脈:重按著骨。指下裁動。《脈經》。脈行筋下。刊誤。

  《脈訣》言:尋之似有。定息全無。殊為舛謬。

  【體狀詩】

  伏脈推筋著骨尋,指間裁動隱然深,傷寒欲汗陽將解,厥逆臍疼證屬陰。

  【相類詩】

  見沉脈。

  【主病詩】

  伏為霍亂吐頻頻,腹痛多緣宿食停,畜飲老痰成積聚,散寒溫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雙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當關腹痛困沉沉,關后疝疼還破腹。

  傷寒。一手脈伏曰單伏。兩手脈伏曰雙伏。不可以陽證見陰為診。乃火邪內郁。不得發越。陽極似陰。故脈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將雨。六合陰晦。雨后庶物皆蘇之義。又夾陰傷寒。先有伏陰在內。外復感寒。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沉伏。須投姜附。及灸關元。脈乃復出也。若太谿沖陽皆無脈者必死。

  《脈訣》言:徐徐發汗潔。古以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皆非也。劉元賓曰:伏脈不可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