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古籍 > 瀕湖脈學詩人 > 澀(陰)

澀(陰)

李時珍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澀脈,細而遲,往來難,短且散,或一止復來(《脈經(jīng)》)。參伍不調(《素問》)。如輕刀刮竹(《脈訣》)。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蠶食葉。澀為陽氣有余,氣盛則血少,故脈來蹇滯,而肺宜之。《脈訣》言: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與《脈經(jīng)》所云,絕不相干。

  『體狀詩』細遲短澀往來難,散止依稀應指間。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蠶食葉慢而艱。

  『相類詩』參伍不調名曰澀,輕刀刮竹短而難。微似秒芒微軟甚,浮沉不別有無間。(細遲短散,時一止曰澀。極細而軟,重按若絕曰微。浮而柔細曰濡,沉而柔細曰弱。)

  『主病詩』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寒濕入營為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jīng)。寸澀心虛痛對胸,胃虛脅脹察關中。尺為精血俱傷候,腸結溲淋或下紅。(澀主血少精傷之病,女人有孕為胎病,無孕為敗血。杜光庭云:澀脈獨見尺中,形同代為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