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甲曳兵
詞語解釋
棄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
⒈ ?扔掉盔甲,拖著兵器,形容大敗而逃的狼狽相。
例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
英throw away their armor(英armour)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引證解釋
⒈ ?丟掉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逃跑的狼狽相。
引《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而乃棄甲曳兵,望風奔潰, 廣平 一帶,州縣紛然瓦解。”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第一節:“敵棄甲曳兵,退至二道橋。”
⒉ ?泛指失敗。比喻論爭失敗后的狼狽狀態。
引梁啟超 《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于是乎所謂國民總意説,不得不棄甲曳兵,設遯詞焉,而變為國民多數説。”
吳玉章 《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十:“在《民報》堅決有力的進攻下,《新民叢報》終于棄甲曳兵、完全失敗,最后不得不宣告停刊。”
國語辭典
棄甲曳兵[ qì jiǎ yì bīng ]
⒈ ?拋棄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逃走的狼狽狀。
引《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被公子翚奮勇當先,只一陣,殺得宋兵棄甲曳兵,逃命不迭。」
反耀武揚威
※ "棄甲曳兵"的意思解釋、棄甲曳兵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最近反義詞查詢:
高速的反義詞(gāo sù)
總體的反義詞(zǒng tǐ)
老師的反義詞(lǎo shī)
阻塞的反義詞(zǔ sè)
全體的反義詞(quán tǐ)
普通的反義詞(pǔ tōng)
爭奪的反義詞(zhēng duó)
出發點的反義詞(chū fā diǎn)
答應的反義詞(dā yìng)
刁民的反義詞(diāo mín)
支出的反義詞(zhī chū)
土著的反義詞(tǔ zhù)
縫合的反義詞(féng hé)
收入的反義詞(shōu rù)
便宜的反義詞(biàn yí)
轉義的反義詞(zhuǎn yì)
出發的反義詞(chū fā)
請求的反義詞(qǐng qiú)
生動的反義詞(shēng dòng)
地獄的反義詞(dì yù)
竊竊私語的反義詞(qiè qiè sī yǔ)
喜氣洋洋的反義詞(xǐ qì yáng yáng)
產生的反義詞(chǎn shēng)
同類的反義詞(tóng lèi)
異口同聲的反義詞(yì kǒu tóng shēng)
更多詞語反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