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成語有關獲的成語

有關獲的成語

有關獲的成語共收錄26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如獲至寶最珍貴的東西。形容對于所得到的東西非常珍視喜愛。宋 李光《與胡邦衡書》:“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獲至寶。”
辭不獲命謂辭謝而未獲允許。《莊子·天地》:“魯君謂葂也曰:‘請受教。’辭不獲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
實獲我心表示別人說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樣。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0回:“蕭后見說:‘娘娘此言,實獲我心。’”
一樹百獲樹:種植。種一次收獲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長期獲益。先秦 管仲《管子 權修》:“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不勤而獲指不勞而獲。宋 王讜《唐語林 補遺三》:“吾聞不勤而獲猶謂之災,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如獲至珍見“如獲至寶”。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那薛蟠得了寶蟾,如獲至珍,一概都置之不顧。”
田父之獲田父:農夫;獲:得到。指不費力氣而輕易得到的好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不勞而獲獲:獲得。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作“不勞而得”。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于邇,故不勞而得也。”
左右采獲左手右手都有收獲。比喻研究學問,多采材料。《詩經·周南·關睢》:“參差荇菜,左右采之。”《漢書·夏侯勝傳》:“勝從父子建,字子卿,自師事勝及歐陽高,左右采獲。”
大獲全勝戰勝對方;取得全部勝利。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葛令公生遺棄兒》:“唐代被梁家殺得七零八落……梁家大獲全勝。”
先難后獲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如獲石田石田:指有石頭的田地,借指沒用的東西。指得到不可耕種的田地。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一年》:“大王如獲石田。”
獲兔烹狗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殺害有功之臣。清 梁啟超《論中國之將強》:“南洋一帶,茍微華人,必不有今日。今雖獲兔烹狗,得魚忘筌。”
怖鴿獲安怖;惶懼。比喻走投無路的人又獲得了安身之地。南朝·梁·蕭綱《謝賜錢啟》:“方使怖鴿獲安,窮魚永樂。”
一無所獲什么東西都沒有獲得(一無:全無)。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勢既暮,壽兒且寄院中止宿,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一份勞力就得一分收益。
百不獲一獲:得到。一百個之中也得不到一個。形容人或物極其難得。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50回:“人品自會端正,文移自會清順、曉暢,然著實是百不獲一的。”
獲雋公車漢代曾以公家車馬送應舉的人,后以公車指入京應試的人。“獲雋公車”《紅樓夢》第一○三回:“學生自蒙慨贈到都,托庇獲雋公車。受任貴鄉,始知老先生超悟塵凡,飄舉仙境。”
獲隴望蜀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后漢書 岑彭傳》載:東漢初年,隗器和公孫述分別割據于隴、蜀兩地,光武帝劉秀使岑彭等率軍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上邽兩地,并在給岑彭的信中說:“兩城若下,便可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
計獲事足猶言如愿以償。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應劭傳》:“茍欲中國珍貨,計獲事足,旋踵為害,非為畏威懷德。”
摧堅獲丑摧堅:擊潰敵精銳部隊。丑:眾,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俘獲敵寇。形容作戰十分英勇。宋·曾鞏《折克行彭保傳官制》:“開通道途,收復賊聚,摧堅獲丑,爾功居多。”
朝種暮獲①比喻收益迅速。②比喻時間短促。《漢書 郊祀志下》:“言世有仙人……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獲。”
反側獲安反側:翻來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撫人心的措施很奏效。唐·陸贄《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詔》:“昨者改元施令,悔往布新,將反側獲安,則干戈日弭。”
嬰鱗獲罪嬰:通“攖”,觸犯。觸犯龍的逆鱗就會被殺。比喻臣子進諫而招禍。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難》:“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先獲我心比喻別人先說出了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探驪獲珠驪:黑龍。《莊子·列御寇》記載:有個靠編織蒿草簾為生的人潛入深水,得一顆價值千金的珠。比喻詩文寫作抓住了關鍵。《古今詩話·探驪獲珠》:“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余麟角,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