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詠的成語
有關詠的成語
有關詠的成語共收錄14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一吟一詠 | 指吟詩作賦。 | 《晉書·孫綽傳》:“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吟一詠,許將北面矣。” |
詠月嘲風 | 指描寫風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
桑間之詠 | 指描寫男女情愛的詩歌。 | 明·楊循吉《蓬軒吳記》上卷:“其集多桑間之詠,不足傳也。” |
詠桑寓柳 | 詠的是“桑”,而實際說的是“柳”。喻借題傳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 |
一觴一詠 | 觴: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詠:吟詩。舊指文人喝酒吟詩的聚會。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吟花詠柳 | 猶言吟風弄月。 | 太平天國·洪仁玕《軍次實錄》:“本軍師于軍次中、案篋內,每見詩卷,多是吟花詠柳。偶披覽之,即于懷腸相悖。” |
詠月嘲花 | 指創作詩歌。花和月經常作為詩人歌詠的對象,故稱。 |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一年年覺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詠月嘲花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
行吟坐詠 | 吟:吟詠;詠:歌唱。走著念誦,坐著歌唱。形容到處都在讀書。 | 《南史·郭祖深傳》:“陛下昔歲尚學,置立五館,行吟坐詠,誦聲溢境。” |
詠雪之慧 | 詠頌雪花的才智。 | 《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又嘗內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
吟風詠月 |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 唐·范傳正《李翰林白墓志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
涂歌里詠 | 同“涂歌邑誦”。 |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老安少懷,涂歌里詠。莫不歡若親戚,芬若椒蘭。” |
嘲風詠月 | 指描寫風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至于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 |
詠嘲風月 | 同“詠月嘲風”。 | 清·葆光子《物妖志·蟲類·蟒》:“從此每夕輒至,商確古今,詠嘲風月。” |
一詠一觴 | 詠:吟詩;觴: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一邊飲酒,一邊吟詩。指文人喝酒吟詩的聚會。 | 宋·辛棄疾《賀新郎·和吳明可給事安撫》詞:“一詠一觴成底事,慶康寧,天賦何須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