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游的成語
有關游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游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逸游自恣 | 逸:安閑;自恣:放縱自己。安閑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縱自己。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舊地重游 | 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
善游者溺 | 會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為有某種本領,因此而惹禍。 | 《淮南子·原道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
云游天下 | 像行云一樣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靜,原是祀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后因云游天下,來到此處。” |
游騎無歸 | 游騎:離隊的騎兵。離隊的騎兵,無處可歸。比喻離了根本,得不到歸宿。 | 明 王畿《答吳悟齋書》:“文公分致知格物為先知,誠意正心為后行,故有游騎無歸之慮。” |
魚游濠上 | 表示縱情山水、逍遙遨游。 | 《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下續示例] |
散兵游勇 | 原指沒有統率的逃散兵士。現也指沒有組織到集體隊伍里;獨自行動的人。 | 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為著確保城鄉治安、安定社會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應向當地人民解放軍或人民政府投誠報到。” |
悠哉游哉 | 悠閑自在。 | 諶容《贊歌》:“兩只空洞洞的棉襖袖子在肩上晃來晃去,給人一種悠哉游哉的感覺。” |
優哉游哉 | 優游:悠閑無事;哉:古漢語感嘆詞。從容不迫;悠閑自在的樣子。 | 《詩經 小雅 采菽》:“優哉游哉,亦是戾矣。” |
游山玩水 | 山、水:指風景。游覽和觀賞山水風景。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韶州云門山文偃禪師》:“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游山玩水去。’” |
游刃有余 | 刃:刀口;刀鋒;游刃:運轉刀刃;余:余地。比喻經驗豐富;做事熟練;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偶影獨游 | 偶:配偶,伴侶。以影為伴,獨自游覽。比喻孤單。 | 晉 陶潛《時運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獨游,欣慨交心。” |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 鼓:鼓動,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勁頭鼓足,努力爭取進入先進行列。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
魚游釜底 | 同“魚游釜中”。 |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魚游釜底,燕處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頻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異是耶?” |
一豫一游 | 豫:快樂。游玩快樂。指帝王的游樂生活。 | 明·宋濂《閱江樓記》:“存神穆清,與天同體,雖一豫一游,亦可為天下后世法。” |
游刃余地 | 游:運轉;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 宋·蘇軾《書吳道子畫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 |
潰兵游勇 | 指逃散的士兵。 | 李昌《回憶民先隊》:“國民黨部隊的潰兵游勇,帶槍到處搶劫肇事,很影響群眾的抗日情緒。” |
游響停云 | 形容響亮的歌聲,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來。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
輕舉遠游 | 指避世隱居。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遠游》:“悲時俗之迫厄兮,愿輕舉而遠游。” |
飄如游云 | 飄:飄逸;游云:流動的云彩。形容書法和人的儀容俊逸瀟灑。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云,矯若驚龍。” |
魚游釜內 | 同“魚游釜中”。 | 《魏書·中山王英傳》:“緣江焚毀,靡使所遺。建業窮蹙,魚游釜內。” |
力爭上游 | 上游:江河的源頭。努力爭取處于上流源頭。比喻努力爭取先進。 | 清 趙翼《閑居讀書作》詩:“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
游閑公子 | 指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 | 《史記·貨殖列傳》:“游閑公子,飾冠劍,連車騎,亦為富貴容也。” |
釜底游魚 | 釜:古時的一種鍋。開水鍋中尚在游動的魚。比喻處境非常危險或即將滅亡。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
游辭浮說 | 游:虛浮不實。虛浮不實的議論。 | 《晉書·范汪傳》:“王何蔑棄典文,不遵禮度,游辭浮說,波蕩后生,飾華言以翳實,騁繁文以惑世。” |
游行示威 | 廣大群眾為了慶祝、紀念、示威等在街上結隊而行。 |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這些口號下煽動一部分人游行示威,蓄謀讓外國人把他們的言論行動拿到世界上去廣為宣傳。” |
優游自在 | 悠閑舒適。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太平無事,尚可優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嚇得意亂心慌,等到上頭派了下來,更把他急的走頭無路。” |
游辭巧飾 | 用沒有根據的話多方掩飾。 |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
漏網游魚 | 比喻僥幸逃脫的罪犯或敵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4回:“李靖望前飛走,真似失林飛鳥,漏網游魚,莫知東南西北。” |
鵬游蝶夢 | 《莊子·逍遙游》載鯤化為鵬徙于南溟之事,又《齊物論》載莊周夢為胡蝶之事。后以“鵬游蝶夢”謂變幻夸誕之談。 | 《莊子·逍遙游》載鯤化為鵬徙于南溟之事,又《齊物論》載莊周夢為胡蝶之事。 |
浪蝶游蜂 | 猶言浪蝶狂蜂。比喻尋花問柳的浪蕩子。 | 明·高濂《玉簪記·姑阻》:“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須教是裾馬襟牛。” |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含哺:口含食物;鼓腹:手拍肚皮。口含食物,飽食挺腹。形容人過著安樂的生活。 | 戰國·宋·莊周《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釜中游魚 | 在鍋里游著的魚。比喻處在絕境中的人。也比喻即將滅亡的事物。 | 《后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
優游涵泳 | 謂從容求索,深入體會。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朱熹集注引胡氏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學者當優游涵泳,不可躐等而進。” |
悠游自在 | 見“悠游自得”。 | 魯迅《書信集·致唐訶》:“我大約并沒有先生們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復信的遲延,是往往不免的。” |
戲蝶游蜂 | 飛舞游戲的蝴蝶和蜜蜂。后用以比喻浪蕩子弟。 | 唐 岑參《山房春事二首》:“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游蜂亂人房。” |
游手好閑 | 游手:閑著手不干事;好閑:喜歡安逸。游蕩懶散;不愿意參加勞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章帝紀》:“今肥田尚多,未有墾辟,其悉以賦貧民,給與糧種,務盡地力,勿令游手。” |
游云驚龍 | 形容書法精妙。 | 《晉書·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游云,矯若驚龍。” |
馬如游龍 | 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皇后紀上 明德馬皇后》:“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
秉燭夜游 | 秉:持。拿著蠟燭;夜里游玩。舊指及時行樂。也比喻珍惜光陰。 | 唐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
釜底游魂 | 比喻行將滅亡、茍延殘喘的人。游魂,游蕩的鬼魂。 | 《花月痕》第四回:“鼯是已窮之技,豕無可突之圍,釜底游魂,茍延旦夕。” |
駕鶴西游 | 死的婉稱。 | 鄧友梅《那五》:“過老太太言而有信,這事辦完不久就駕鶴西游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來。” |
目牛游刃 | 游刃:刀刃游行于空隙之間。看到牛后游刃有余。比喻技藝精湛。 | 《東陽夜怪錄》:“諸公清才綺靡,皆是目牛游刃。” |
游戲人間 | 指把人生當作游戲的一種生活態度。 | 明 何良俊《何氏語林 排調下》:“世傳端明(即蘇軾)已歸道山,今尚爾游戲人間邪?” |
騁懷游目 | 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游目:遠眺。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
炳燭夜游 | 炳:點燃。珍惜光陰。比喻及時行樂。 |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 |
周游列國 |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帶著他的學生周游當時的許多國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后指走遍各地。 | 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國》:“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后,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游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 |
游山逛水 | 山、水:指風景;逛:閑游。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不免就有游山逛水,拈花惹草的閑人。” |
游蜂浪蝶 | 比喻態度輕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 明 顧大典《青衫記 裴興私嘆》:“不相饒,游蜂浪蝶簇花梢,生來懶去追歡笑。” |
游目騁懷 | 游目:遠眺;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
釣游之地 | 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鄉。 |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今之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時所釣游也。’” |
游必有方 | 要是出游,必須要告辭去處。 | 《論語·里仁》:“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
游戲三昧 | 原為佛家語,意思是排除雜念,使心神平靜。也比喻事物的精義、決竅。后指用游戲的態度對待一切。 | 宋 陳巖肖《庚溪詩話》下卷:“東坡謫居齊安,時以文筆游戲三昧。” |
馬如游魚 | 同“馬如游龍”。 | 《初學記》卷四引漢·劉楨《魯都賦》:“日暮宴罷,車騎就衢,蓋如飛鶴,馬如游魚。” |
喪膽游魂 | 喪:喪失;喪膽:形容恐懼到極點;游魂:魂游。魂魄飄蕩無定。形容恐懼至極。形容惶恐無主的樣子。 | 老舍《駱駝祥子》:“祥子在街上喪膽游魂的走,遇見了小馬兒的祖父。” |
流水游龍 | 語本《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后因以“流水游龍”比喻川流不息的車馬。 | 語出《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
游俠騎士 | 漫無目的浪游四方,尋求冒險以顯示武功、勇敢、寬仁俠義的人。 | |
游蜂戲蝶 | ①指圍著花叢飛舞游動的蜜蜂和蝴蝶。②見“游蜂浪蝶”。 | 唐·岑參《山房春事二首》:“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游蜂亂人房。” |
游刃馀地 | 猶游刃有馀。 | |
游移不定 | 游移:猶豫;遲疑不決。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 漢 劉熙《釋名 釋車》:“游環在服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游移前卻,無定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