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鵠的成語
有關鵠的成語
有關鵠的成語共收錄38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鴻鵠將至 | 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現表示將有所得。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鴻鵠之志 | 鴻鵠:天鵝。天鵝所有的志向。比喻遠大志向。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燕雀不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乃向其鄉人說道:‘我今將為狀元,不久便作開國元勛矣!何以賀我?’鄉人益非之。劉贊臣嘆道:‘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鵠志也。’” |
刻木為鵠 | 喻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 | 明·鄭瑗《井觀瑣言》第一卷:“揚氏《法言》、王氏《中說》,所謂刻木為鵠者也。” |
單鵠寡鳧 | 鵠:天鵝;鳧:罷鴨。孤單的天鵝,獨居的野鴨。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 《西京雜記》卷五:“齊人劉道強善彈琴,能作單鵠寡鳧之弄。聽者皆悲,不能自攝。” |
鵠峙鸞停 | 形容人儀態端莊,姿容秀美。 | 明無名氏《四賢記 會母》:“看他眉兒秀,額兒峣,鵠峙鸞停一俊髦。” |
離鸞別鵠 | 見“離鸞別鳳”。 | 清·俞達《青樓夢》第五十八回:“如今是癡夢、好夢、富貴夢都已醒來,覺得依舊,與未夢時反添了許多惆悵,費了許多精神,徒替他們勤作護花鈴,而到底終成離鸞別鵠。” |
鳶肩鵠頸 | 如鳶之聳肩,如鵠之伸頸。形容伏案苦思的樣子。 | 李涵秋《雜詠》之三:“鳶肩鵠頸作詩苦,寒不能衣饑不煮。” |
鴻鵠與雞 | 形容認真考察身邊的有用之材。 | 《新序·雜事第五》:“君尤貴之,以其所從來遠也。臣請鴻鵠舉矣。” |
鵠形菜色 | 形容面黃肌瘦的樣子。 | 明 盧象昇《經理崇禎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遺,鵠形菜色,相從溝壑者亦比比也。” |
刻鵠不成尚類鶩 | 刻:刻畫;鵠:天鵝;鶩:鴨子。刻畫天鵝不像倒像鴨子。比喻模仿失敗,勸誡人不要好高騖遠。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 |
鶉衣鵠面 | 破爛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窮苦落魄之狀。 | 清·捧花生《畫舫馀譚》:“嘗見某者,鶉衣鵠面,行泮宮前。” |
刻鵠類鶩 | 刻:刻畫;鵠:天鵝;類:似,象;鶩:鴨子。畫天鵝不成,仍有些象鴨子。比喻模仿的雖然不逼真,但還相似。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
鵠面鳩形 | ①面容枯樵,形體瘦削。形容饑疲的樣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 《明史 忠義傳七 耿廷箓》:“小怨必報,何不大用于斷頭飲血之元兇;私恩必酬,何不廣用于鵠面鳩形之赤子。” |
刻鵠成鶩 | 見“刻鵠類鶩”。 | 清·卷鑫《<蔽廬叢志>序》:“又或食古如鯁,刻鵠成鶩。” |
鵠形鳥面 | 指饑疲瘦削的樣子。 | 明歸有光《送宋知縣序》:“歲復薦饑,侯加意撫恤,向之逃亡者,鵠形鳥面,爭出供役。” |
孤鸞寡鵠 | 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 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
鳥面鵠形 | 形容由于饑餓而身體軟弱,面容枯瘦。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梁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 |
鳩形鵠面 | 鳩:斑鳩;鵠:天鵝。像斑鳩的形體(腹部低陷;胸骨空出);像黃鵠的臉面(蒼黃而瘦削)。形容身體瘦削;面容憔悴。 | 清 黃景仁《尹六丈為我作云峰閣圖歌以為贈》:“弄君筆頭隨意之丹青,使我鳩形鵠面生光瑩。” |
持槍鵠立 | 鵠:天鵝;鵠立:像天鵝一樣站立。形容軍人手握鋼槍,莊嚴肅立。 |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一章:“近別墅及別墅內武裝保衛森嚴,持槍鵠立。” |
燕躍鵠踴 | 形容迅捷威猛。 |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古冶子]左手持黿頭,右手挾左驂,燕躍鵠踴而出。仰天大呼,水為逆流三百步。” |
鸞鵠停峙 | 像鸞鵠似地停息直立。用以比喻子孫賢俊。 | 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退見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業者也。” |
畫龍刻鵠 |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同“畫虎刻鵠”。 | 清 唐孫華《送吳振西北游》詩:“東箭南金誰國士,畫龍刻鵠半虛名。” |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鴻鵠:天鵝。天鵝高高飛翔,一飛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烏面鵠形 | 臉黑如烏,身瘦如鵠。形容人困餓潦倒之狀。 | 《南史·侯景傳》:“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絕粒久者,烏面鵠形。” |
寡鵠孤鸞 | 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 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
鸞鵠在庭 | 謂鸞鵠峙立于庭。比喻子孫賢俊。 | 宋·蘇軾《祭張文定公文》:“壽考之余,報施亦豐。一子四孫,鸞鵠在庭,以華其終。” |
雞伏鵠卵 | 伏:孵卵;鵠:天鵝。用雞來孵天鵝蛋。比喻才小難當大任。 | 戰國·宋·莊周《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雞不能伏鵠卵。” |
刻鵠不成 | 刻:刻畫;鵠:天鵝。刻畫天鵝不像倒像鴨子。比喻模仿失敗,勸誡人不要好高騖遠。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七回:“擇淺近者讀之,還是刻鵠不成類鶩之意。” |
寡鳧單鵠 | 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 《西京雜記》卷五:“齊人劉道強善彈琴,能作單鵠寡鳧之弄。聽者皆悲,不能自攝。” |
鸞停鵠峙 | 見“鸞鵠停峙”。 | 明·袁宏道《壽洪太母七十序》:“子十有一人,孫三十有許人,鸞停鵠峙,瓊芬蕙列。” |
鵠峙鸞翔 | 形容筆勢挺拔而飄逸。 | 清蒲松齡《擬上萬幾之暇臨摹法書特賜諸臣御書各一幅群臣謝表》:“迨后羲獻齊名,喜行間之縈蛇綰蚓;柳顏并著,驚紙上之鵠峙鸞翔。” |
緣鵠飾玉 | 緣鵠:因某種機緣把鵠鳥做成羹,獻給對方吃;飾玉:修飾玉鼎,造成美觀的效果,讓對方看了高興。指因緣時會而登上高位。 | 戰國·楚·屈原《楚辭·天問》:“緣鵠飾玉,后帝是饗。” |
孤鴻寡鵠 | 孤:孤單;鴻:鴻雁;寡:失偶的婦人;鵠:天鵝。孤獨失伴的天鵝。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慰夏孤》:“向日蠶桑動,忽相逢孤鴻寡鵠,無門投控,飛鳥依人情可憫。” |
鵠面鳥形 | 鵠:天鵝。形容面容憔悴,身體瘦弱。 | 元·王惲《入奏行》:“扶羸載瘠總南逋,鵠面鳥形猶努力。” |
畫虎刻鵠 | ①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 《東觀漢記 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飭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