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遐的成語
有關遐的成語
有關遐的成語共收錄19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高顧遐視 | 向高遠處看。意謂志向高遠,傲視流俗。 | 明·方孝孺《答俞敬德書》:“某鄙樸戇訥,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識不足以達時務,然守愚,孑然莫與,徒望望然高顧遐視而不合于時,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訕,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
名聞遐邇 | 遐:遠;邇:近。名聲傳揚到各地;形容名聲很大。 | 《魏書 崔浩傳》:“奚斤辨捷智謀,名聞遐邇。” |
龜鶴遐齡 | 遐:長久。遐齡:高壽。傳說龜、鶴都能活一千年。比喻長壽。亦作“龜齡鶴算”。 | |
遐邇聞名 | 邇:近;遐:遠。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重學敬德,遐爾著聞。” |
聞名遐邇 | 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 《南齊書 高帝紀上》:“上流聲議,遐邇所聞。” |
遐邇一體 | 謂遠近猶如一個整體。形容協調統一。 | 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遐邇一體,中外褆福,不亦康乎?” |
室邇人遐 | 見“室邇人遠”。 | 漢·徐淑《答夫秦嘉書》:“誰謂宋遠,正予望之,室邇人遐,我勞如何。” |
龜鶴遐壽 | 遐:長久。祝人長壽的頌辭。 | 《抱樸子·對俗》:“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 |
馳思遐想 | 自由地聯想。 | |
逖聽遐視 | 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 《新唐書·選舉志下》:“圣主明目達聰,逖聽遐視,罪其私冒不慎舉者,小加譴責,大正刑典,責成授任,誰敢不勉?” |
遐邇著聞 | 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尼波羅國》:“近代有王,號鴦輸代摩,自制《聲明論》,重學敬德,遐邇著聞。” |
遐邇知名 | 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柳》:“時福為中丞所寵異,故遐邇皆知其名。” |
陟遐自邇 | 陟:升;陟遐:遠行;邇:近。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 | 唐·王勃《平臺秘略論十首·幼俊》:“豈非積微成大,陟遐自邇。” |
遐方絕域 | 指邊遠偏僻的地區。 | 宋·李清照《<金石錄>后序》:“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
遐邇著聞 | 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 |
遐爾聞名 | 形容名聲大,遠近都知道。 | |
遐思遙愛 | 遐:遠。作遠處思念與愛慕。形容愛慕的深切。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5回:“名喚傅秋芳,也是個瓊閨秀玉,常聽人說,才貌俱全,雖自未親睹,然遐思遙愛之心,十分誠敬。” |
遐州僻壤 | 指邊遠偏僻的地方。 | 明·宋濂《送王明府之官序》:“我國家重于民社之寄,雖遐州僻壤,必慎選守令以撫摩其人民,蘇息其凋瘵。” |
遐方絕壤 | 見“遐方絕域”。 | 宋·陸游《上殿札子》:“慶歷,皇佑之盛,復見于今,雖遐方絕壤,皆當梯航而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