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疏的成語
有關疏的成語
有關疏的成語共收錄54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暗香疏影 | 暗香:淡淡的香氣;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態。指稱梅花。 | 宋 辛棄疾《和傅巖叟梅花》:“月淡黃昏欲雪時,小窗猶欠歲寒枝。暗香疏影無人處,唯有西湖處士知。” |
才疏志大 | 才干有限而抱負很大。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識鑒》:“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 |
學淺才疏 | 才能不高,學識不深(多用作自謙的話)。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神思》:“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 |
才疏學淺 | 才:才能;疏:空虛;淺薄。才能不高;學問不深。 |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合巹》:“欲步蟾宮,奈才疏學淺,未得蜚沖。” |
志大才疏 | 志:抱負;疏:粗疏;薄弱。志向遠大;才能不足。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
疏財仗義 | 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人,扶危濟困。 | 元 劉君錫《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 |
朗目疏眉 | 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雙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 《南史·陶弘景傳》:“神儀明秀,朗目疏眉。” |
材疏志大 | 謂志向雖大而才能不足。有時用為謙詞。 | 宋·陸游《大風登城詩》:“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東家笑我狂。” |
才疏德薄 | 才識疏淺,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謙之詞。 | 元 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三折:“小生才疏學薄,敢勞大人下降,真乃蓬蓽生輝也。” |
疏忽大意 | 經常不集中注意力,粗心。 | 孫犁《文林談屑》:“有些人確實對文字疏忽大意,對宦途和官級斤斤計較。” |
競今疏古 | 指厚今薄古。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通變》:“何則?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 |
百密一疏 | 在極周密的考慮中偶然出現了一點疏忽。 | 清 魏源《庸易通義》:“至道問學之有知無行,分溫故為存心,知新為致知,而敦厚為存心,崇禮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
草木蕭疏 | 蕭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樹木都已枯萎凋謝。形容深秋景象。 | 《晉祠》:“春日黃花滿山,徑幽香遠;秋來草木蕭疏,天高水清。” |
枝葉扶疏 | 扶疏:繁茂紛披的樣子。形容樹木長勢良好;頗為繁盛。也可用來形容家族繁盛;子孫滿堂。還可用來形容文章內容充實。 | 漢 揚雄《解嘲》:“顧默然而作《太玄》五千言,枝葉扶疏,獨說數十余萬言。” |
志廣才疏 | 猶志大才疏。 | 宋·李綱《奏陳利害札子》:“今浚之罪乃在于志廣才疏,力小任重,不能諮諏良策,而專于自用。” |
親極反疏 | 親:親近;極:頂端;疏:生疏。親近到了極點反而顯得很生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9回:“寶玉欲將實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癥,兩個人見了面,只得用浮言勸慰,真真是親極反疏了。” |
外親內疏 | 疏:疏遠。外表親密無間,內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不料此人外親內疏,挾詐而取益州,遂并漢中,有霸業興隆之志。” |
疏食飲水 | 疏:粗疏。粗茶淡飯。形容生活儉樸。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
疏不間親 | 間:離間。關系疏遠者不參與關系親近者的事。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三卷:“卑不謀尊,疏不間親。” |
交疏吐誠 | 交:交情;疏:不親近;吐:談吐,說話;誠:真誠,誠懇。交往雖然不密切,但說話非常真誠懇切。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知幾其神乎,古人以為難;交疏吐誠,今人以為難。” |
布衣疏食 | 疏:通“蔬”,蔬菜。穿布衣,吃粗糧。形容生活儉樸。 | 東漢·班固《漢書·王吉傳》:“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
疏忽職守 | 不盡責,失職。 | |
仗義疏財 | 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幫助別人。 | 元 無名氏《看錢奴》:“他父親在日,人都叫他做錢舍,如今那小的仗義疏財,比老員外甚是不同。” |
人地生疏 | 疏:不熟悉。初到一個地方;對當地的人、環境、習俗都不熟悉。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門生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時就有差委。” |
學疏才淺 | 同“學淺才疏”。 | 元·高明《琵琶記·南浦囑別》:“你讀書思量做狀元,我只怕你學疏才淺。” |
親疏貴賤 | 指親密、疏遠、富貴、貧賤的種種關系。形容地位和關系不同的眾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見予樂。” |
才疏意廣 | 疏:粗疏;廣:廣大。才干有限而抱負很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
內疏外親 | 疏:疏遠;親:親密。內心疏遠,表面親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曾子曰:‘內疏而外親。’” |
德薄才疏 | 薄:淺;疏:空虛。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謙辭。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 |
疏親慢友 | 疏:疏遠;慢:怠慢。疏遠親戚,怠慢朋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1回:“不獨疏親慢友,種種驕傲,并將糟糠之情也置度外。” |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第73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疏財重義 | 見“疏財仗義”。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結棚避暑》:“而好接待四方之士,疏財重義,有難必救。” |
弊衣疏食 | 破舊的衣著,粗糲的飯食。指生活清苦。 | 《周書 柳虬傳》:“弊衣疏食,未嘗改操。” |
疏不謀親 | 疏:疏遠;謀:圖謀,營求。關系疏遠者不會去離間關系親近的。 | 漢·劉向《說苑·臣術》:“臣聞之,賤不謀貴,外不謀內,疏不謀親。” |
疏謀少略 | 疏:粗疏。計謀粗疏,策略很少。形容拙于謀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那武將是疏謀少略的,他自己無能,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么?” |
朱弦疏越 | 疏越:疏散。形容詩文質樸而有余意。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
以疏間親 | 指關系疏遠的人離間關系親近的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三年》:“遠間親唐 孔穎達疏:“齊東郭偃、棠無咎專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強,是疏遠而間親戚也。” |
才疏計拙 | 指才識疏淺,不善謀算。 | 元 魏初《滿江紅 寄何侍御》詞:“今老去,才疏計拙,百居人后。” |
力薄才疏 | 薄:輕微;疏:粗疏。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1回:“初世為人,便要結識天下好漢,奈緣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 |
禁網疏闊 | 指法律過于寬容。 | 漢荀悅《漢紀 哀帝紀上》:“及漢興,禁網疏闊,未之匡正。” |
支葉扶疏 | 形容樹木長勢良好,頗為繁盛。也形容家族繁盛,子孫滿堂,還可形容文章內容充實。 | 東漢·班固《漢書·武五子傳》:“高皇帝,覽蹤跡,觀得失,見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規土連城,布王子孫,是以支葉扶疏,異姓不得間也。” |
疏水簞瓢 | 疏水:粗糙的飲食;簞瓢:簡陋的食具。指生活清貧。比喻安貧樂道。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
疏疏朗朗 | 稀疏。 | 魯迅《社戲》:“鄉下人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覺去了,疏疏朗朗的站著的不過是幾十個本村和鄰村閑漢。” |
斂后疏前 | 語本《司馬法·定爵》:“凡陳,行惟疏,戰則密。”《尉繚子·兵令上》:“陳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謂列陣周密則牢固,前鋒隊形疏朗則利于戰斗。后世將我國古代這一陸戰列陣原則概括成“斂后疏前”四字。 | 語出《司馬法·定爵》:“凡陳,行惟疏,戰則密。”《尉繚子·兵令上》:“陳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 |
疏慵愚鈍 | 疏慵:懶散;愚鈍:愚笨遲鈍。懶散愚笨。 |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休休休,枉笑殺凌煙閣上人,有這般疏慵愚鈍,孤陋寡聞。” |
綱目不疏 | 比喻法令細密。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劉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問曰:‘卿何以不謹于文憲?’楨答曰:‘臣誠庸短,亦由階下綱目不疏。’” |
疏財尚氣 | 疏:分;氣:義氣。散財給人,崇尚義氣。指為人慷慨重義。 | 宋·沈俶《諧史·戴獻可仆》:“四明戴獻可者,疏財尚氣,喜從賢士大夫游處,而家世雄于財。” |
疏而不漏 |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 《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魏書·任城王傳》:“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 疏:疏遠;近:親近。不經常在一起就日益疏遠,經常在一起就日益親近。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自古道:‘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
親不隔疏 | 親:親近的人;疏:疏遠的人。親近的人不會被疏遠的人隔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你這么個明白人,難道連‘親不隔疏,后不譖先’也不知道?” |
才疏識淺 | 才:才能;疏:空虛;識:學識;淺:淺薄。才能不高,學問與見識淺薄。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卷:“晚學生才疏識淺,全仗老太師海涵。” |
意廣才疏 | 意:意愿,志向。志向遠大,但才能淺薄。指志大才疏。 | 宋·楊萬里《陳公墓志銘》:“臣素不識浚,亦聞其人意廣才疏,雖有勤王之節,安蜀之功,然其敗事亦不少。” |
疏宕不拘 | 疏宕:放蕩。放蕩不受拘束 | 《北史·薛憕傳》:“憕早喪父,家貧,躬耕以養祖母,有暇則覽文籍,疏宕不拘,時人未之奇也。” |
破衲疏羹 | 破衣素食。形容生活簡樸。 | 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士大夫癖性》:“嘉靖中,楊用修衣服起居窮極華潔;同時唐荊川破衲疏羹,垢敝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