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詞語解釋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
⒈ ?典出《韓非子》,某人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當問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時,此人無以對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后不統一。
例明顯的自相矛盾。
英paradox; a self-contradictory; be mutually conflicting;
⒉ ?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
例隨著他越來越自相矛盾,斯特恩的文雅的、流暢的文風就消失了。
英inconsequence;
引證解釋
⒈ ?后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后抵觸、不相應合。
引《韓非子·難一》:“楚 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魏書·儒林傳·李業興》:“業興 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録 梁主 《孝經義》亦云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盾!’”
唐 楊炯 《公卿以下冕服議》:“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袞名,豈惟顛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此又不經之甚也!”
《紅樓夢》第一回:“更可厭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
毛澤東 《論持久戰》一〇九:“英勇戰斗于前,又放棄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嗎?這些英勇戰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嗎?這是非常不妥當的發問。”
⒉ ?同伙間的相互爭吵或沖突。
引《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
國語辭典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
⒈ ?語本比喻行事或言語先后不相應、互相抵觸。
引《韓非子·難勢》:「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魏書·卷八八·良吏傳·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反言行一致
英語to contradict oneself, self-contradictory, inconsistent
德語sich selber wiedersprechen (V)?, paradox (Adj)?
法語se contredire, être contradictoire, être en contradiction
分字解釋
※ "自相矛盾"的意思解釋、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我們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2.你竟然對自己提出的議案投下反對票,這種行徑簡直是自相矛盾!
3.戴維既然問將軍是否看見天花板上的釘子,這就暗示著他自己已看見了,當將軍做了肯定的答復后,他又說自己看不見,這顯然是自相矛盾。
4.人們不應該輕視自相矛盾的東西。
5.或許這又是件自相矛盾的咄咄怪事:我們自己感到形勢逼人,時不我待,但我們的社會卻發出這種信息,即沒有什么可行的方案能取代現狀。
6.她覺察到他的論點有幾處略微有些自相矛盾。
7.上頭一會答應解決水荒,一會又說這是地方自己的事,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8.這種騎墻的態度,與歐洲在土耳其問題上的躊躇不前聯系在一起,表明了一個自相矛盾的新歐洲.
9.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了。
10.人們不應該輕視自相矛盾的東西。
相關詞語
- máo dùn矛盾
- máo dùn矛盾
- máo dùn矛楯
- gē dùn戈盾
- xiāng duì相對
- zì jí自及
- zì bào zì qì自暴自棄
- xiāng bǐ相比
- zì zhǔ自主
- zì zhuàn自傳
- jié dùn孑盾
- xī xī xiāng guān息息相關
- zhào dùn rì趙盾日
- zì xìng自性
- máo tóu矛頭
- zhào dùn趙盾
- hòu dùn后盾
- zhān zhān zì xǐ沾沾自喜
- zì dòng cí自動詞
- wǎn jǐng máo宛景矛
- nào máo dùn鬧矛盾
- nào máo dùn鬧矛盾
- zì zuò zì shòu自作自受
- máo hú矛弧
- gōu dùn勾盾
- xiàng mào táng táng相貌堂堂
-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
- zì mìng自命
- dùn wēi盾威
- máo gē矛戈
- wǔ dùn五盾
- máo jǐ矛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