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白

詞語解釋
皂白[ zào bái ]
⒈ ?黑色和白色。引喻為正確與謬誤。
例不分青紅皂白。
英black and white—right and wrong;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皁白”。
⒉ ?黑與白。多比喻非與是。
引《詩·大雅·桑柔》“匪不能言,胡思畏忌” 漢 鄭玄 箋:“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皁白,言之於王也。”
晉 袁宏 《后漢紀·桓帝紀上》:“膺 謂 覲 曰:孟軻 以為人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弟於是何太無皂白邪!”
唐 楊炯 《從弟去盈墓志銘》:“豈期數有迍否,天無皂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新鄭獄》:“公以無質實,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無皂白。”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五家鄰居》:“﹝母子兩人﹞一到了我對面的屋子,就不分皂白地把那位外省的年輕女子毒打了一頓。”
⒊ ?佛教稱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稱。也稱緇素。
國語辭典
皂白[ zào bái ]
⒈ ?黑白。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皂」文獻異文作「皂」。
引《詩經·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句下漢·鄭玄·箋:「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不是鬼疾言個皂白,怎地得卻回來?」
分字解釋
※ "皂白"的意思解釋、皂白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我那不是被情勢所逼、走投無路么?比起那些戴綠帽子后不分青紅皂白對妻子施以暴力的男人,我覺得自己算是對得起她了。
2.衙役把他拖到大堂上,不分皂白,先痛打了一頓。
3.有人問“皂”字怎么解釋,一人回答道:“皂就是黑,所以諺語有‘不分皂白’的說法,如同說黑白不分。”。
4.在后來的咨詢過程中,我了解到李強的父親對外界軟弱無能,可在家對他則要求極嚴,每當李強在外頭受氣或學習成績不理想,父親總是不問青紅皂白就拿他是問,他身上總是留下挨打的傷痕。
5.暴力往往不分皂白地針對非戰斗人員而不是戰斗人員,以及針對合法目標的過度行為。
6.施拉姆得出了不分皂白的結論:瞧,階級斗爭和辯證法造成了什么樣的結果!
7.真懂得經濟學的,不會像蒼蠅一樣,不問青紅皂白,只知道咬著一個“反壟斷”的爛詞兒不放,就自認為光明偉大正確高尚聰明睿智不同凡響鶴立雞群了。
8.倘若從一棵棵蔬菜的角度出發去眺望世間萬物,(有時)就會不知不覺陷入沉思:自己此前作為人類的生涯究竟算什么?不分青紅皂白,輕忽傲慢的對待別人或事物,這樣可不好哦。村上春樹
9.他沖進來不分皂白地罵了我一頓。
10.不分皂白的紐倫堡審訊只能證明一點,那就是:我們的敵人由于未能把希特勒抓到手而積忿難消。
相關詞語
- bái yī shì白衣士
- duì bái對白
- bái jiǔ白酒
- bái gān ér白干兒
- bái chī白癡
- hēi bái黑白
- bái yì guān白衣冠
- shí lǐ bái時里白
- biǎo bái表白
- bái hǔ白虎
- bái jīn白金
- bái shí白食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發蒼蒼
- bái mín guó白民國
- bái yī rén白衣人
- bái sè huā白色花
- bái yī dào白衣道
- bái yī huì白衣會
- bái yī xiāng白衣相
- bái tiān白天
- bái shēn rén白身人
- bái bái白白
- bái yī白衣
- bái tǔ fěn白土粉
- bái diào tóng xīn白藋同心
- bái máng máng白茫茫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黃云
- bái yī jiǔ白衣酒
- bái dǎ白打
- bái qián白干
- bái mù ěr白木耳
- bái mǎ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