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

詞語解釋
災害[ zāi hài ]
⒈ ?旱、澇、蟲、雹、戰爭、瘟疫、等造成的禍害。
例自然災害。
英plague; calamity; disaster;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災害”。天災人禍造成的損害。
引《左傳·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
宋 梅堯臣 《送張推官洞赴晏相公辟》詩:“往者邊事繁, 秦 民被災害。”
清 唐甄 《潛書·格君》:“災害不生,嘉祥并至。”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二:“就是在今日,失業和窮苦雖然是資本主義末路的必然的結果,但是 美國 的資產階級仍想出種種方法使白工相信這全是黑工給他們的災害!”
國語辭典
災害[ zāi hài ]
⒈ ?禍害。
引《國語·周語中》:「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
《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國無災害之變,民無饑寒之色。」
近災難 災荒
分字解釋
※ "災害"的意思解釋、災害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菊花乃“花中四君”之一,他錯過了春暖花開的春天,錯過了綠意盎然的夏天,待到百花凋落的秋天,他迎風招展,展開美麗的花瓣。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各種災害,他依然挺著腰,有一種壯士的精神。
2.由于黃土滑塌災害具有“滑坡”和“崩塌”兩種機制和“先滑后塌”的變形破壞過程,以往常把它們作為“滑坡”或“崩塌”來研究。
3.危巖是三峽庫區典型的地質災害類型之一,根據失穩類型本文將危巖分為墜落式危巖、滑塌式危巖和傾倒式危巖三類。
4.這些美麗動人的神話,不僅反映了遠古先民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和征服自然的愿望,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祖先不怕困難、英勇頑強地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偉大精神。
5.由于聯綿不斷的陰雨,導致洪澇災害頻發,德國東部和南部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區的直接損失非常嚴重。
6.在三年自然災害中,有些地方出現了嗷嗷待哺的情況。
7.在被環境污染和自然災害破壞之后,這里由曾經的綠洲變為了一片不毛之地。
8.戰爭年代奮勇殺敵,和平時期保衛國土。洪水激蕩身軀為壩,大雪封道雙手開路,災害面前巍然不動,山搖地動搶險如故。建軍節到來,向人民解放軍敬禮吧!
9.盡管條件艱苦,但我們戰勝災害的斗志卻無比旺盛。
10.今年夏天,國家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
相關詞語
- zāi mín災民
- hài mìng害命
- hài pà害怕
- shāng hài傷害
- zāi mù災木
- xuè guāng zāi血光災
- lì hài厲害
- jì hài忌害
- sǔn hài損害
- yào hài要害
- fáng hài妨害
- zhà hài詐害
- tiān zāi天災
- shuǐ hài水害
- bì hài弊害
- huǒ zāi火災
- bèi hài被害
- zāi shí災蝕
- zāi jiǎn災儉
- rǎo hài擾害
- léi hài累害
- yí hài貽害
- zāi xīng災星
- zāi yú災虞
- zāi gōu災勾
- shā hài殺害
- zāi hài災害
- zāi hài災害
- kēng hài坑害
- miè dǐng zhī zāi滅頂之災
- zāi lì災沴
- zāi héng災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