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ún gòu
注音ㄩㄣˊ ㄍㄡˋ
繁體雲構
⒈ ?見“云構”。
⒈ ?亦作“云搆”。 形容作品大量涌現。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及 枚乘 摛艷,首製《七發》,腴辭云搆,夸麗風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於是賦頌先鳴,故比體云構,紛紜雜遝,信舊章矣。”
⒉ ?高大的建筑物,大廈。
引《文選·陸機<招隱詩>》:“輕條象云構,密葉成翠幄。”
張銑 注:“云構,大夏也。”
《藝文類聚》卷六二引 南朝 陳 沉炯 《太極殿銘》:“億兆填填而樂成也,曾未數旬,煥然云構。”
元 陳賡 《寒食祀墳回登臨晉西原廢寺》詩:“當年云構倚天開,一夕煙塵化刼灰。”
清 唐孫華 《哭座主玉峰尚書徐公》詩之二:“栽培杞梓扶云構,回挽文章壯 漢 京。”
⒊ ?高山上的巖洞。
引《藝文類聚》卷七引 晉 謝道韞 《登山》詩:“巖中閒虛宇,寂漠幽以玄。非工復非匠,云搆發自然。”
1.十二、圣人不利已,憂際在元元。黃屋非堯意,瑤臺安可論。吾聞西方化,清凈道彌敦。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云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