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馬

詞語解釋
躍馬[ yuè mǎ ]
⒈ ?策馬馳騁騰躍。
例躍馬疾走。——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躍馬大呼。——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英to give the horse his head; to let a horse gallop;
引證解釋
⒈ ?策馬馳騁騰躍。
引《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蔡澤 ﹞謂其御者曰:‘吾持梁刺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
后以“躍馬”指貴顯得志。 《藝文類聚》卷七五引 南朝 梁 劉孝標 《<相經>序》:“豐本知其有后,黃中明其可貴,其間或躍馬膳珍,或飛而食肉。”
宋 惠洪 《李德修以烏蘭河石見示詩》序:“予為大笑曰:君同時輩流,皆踐清華為顯仕,躍馬食肉久矣。”
元 馬致遠 《四塊玉·嘆世》曲:“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
⒉ ?指獲取功名富貴。多指科舉應試。
引唐 陳子昂 《贈嚴倉曹乞推命錄》詩:“愿奉 唐生 訣,將知躍馬年。”
唐 王維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詩:“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明 唐順之 《與翁見海中丞書》:“平生真自笑,一付賤骨頭,初到 揚州,尚奄奄欲死,及百勞備嘗,乃漸將復舊,可笑可笑,但兩足之腫如故,來歲恐妨于躍馬先登耳。”
宋 陳人杰 《沁園春·送鄭通父之吳門謁宋使君》詞:“話到辛酸,居然慷慨,躍馬歲年心自知。”
⒊ ?借指從軍。
引晉 袁宏 《后漢紀·光武帝紀八》:“馬援 才氣志略,足為風云之器;躍馬委質,編名功臣之録,遇其時矣。”
⒋ ?縱橫稱雄。
引《北史·裴延儁傳》:“臣方躍馬 吳 會,冀功銘帝籍,豈一郡而已。”
⒌ ?指 東漢 公孫述。
引語出 晉 左思 《蜀都賦》:“公孫 躍馬而稱帝, 劉 宗下輦而自王。”
唐 杜甫 《閣夜》詩:“臥龍 躍馬 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明 黃褧 《客夜》詩:“三更不眠欲起舞, 躍馬 臥龍 誰是非?”
國語辭典
躍馬[ yuè mǎ ]
⒈ ?策馬奔躍前進。
引《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吾持梁刺齒肥,躍馬疾驅。」
《三國演義·第三回》:「卓按劍立于園門,忽見一人躍馬持戟,于園門外往來馳驟。」
例如:「躍馬中原」。
分字解釋
※ "躍馬"的意思解釋、躍馬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沒有追求,哪有執著拼搏的勇氣?沒有追求,哪有躍馬揚鞭的動力?沒有追求,哪有絢爛多彩的舞臺?沒有追求,哪有燦爛美好的未來?
2.一馬當先春來報,萬馬奔騰威武耀。馬不停蹄來祝福,千軍萬馬勢如潮。寶馬香車購一輛,馬不解鞍建家園。一馬一鞍白頭老,躍馬揚鞭永向前。馬年吉祥安!
3.韓遂首先躍馬揚鞭出了陣前,謂董卓及大軍道:“敗軍之將安敢再出,豈不識我大將閻行的厲害,莫非還要自找苦吃?”。
4.及至國難當頭異族入侵,壯志凌云,豪情萬丈,不避蠻煙瘴雨之苦,躍馬西南邊陲,部勒戎卒,殫力墾殖,組訓地方,以鞏固國防。
5.因反滿清和反軍閥而橫戈躍馬、馳騁疆場的郭松齡,是早年的同盟會會員。
6.楊再興被牛皋罵的清醒過來,驀然想起岳元帥的諄諄教誨,不由暗道一聲慚愧,躍馬挺槍,殺向人叢。
7.萬里關山睡夢中,今朝始洗眼朦朧。云頭齊擁劍門上,峰勢欲隨江水東。楚客初來詢物俗,蜀人從古足英雄。臥龍躍馬今安在?極目天邊意未窮。
8.人歡馬叫祝福到,高車駟馬達顯貴。肥馬輕裘闊綽富,車水馬龍財源滾。龍神馬壯顯精威,橫槍躍馬逞英豪。祝你馬年財運通,幸福美滿全家歡!
相關詞語
- èr mǎ二馬
- luó mǎ羅馬
- tiān mǎ天馬
- mǎ lì馬力
- yuè guāng mǎ月光馬
- mǎ bā èr馬八二
- fēi yuè飛躍
- jù yuè sān bǎi距躍三百
- mǎ kè馬克
- bǎo mǎ寶馬
- cè mǎ策馬
- pǐ mǎ匹馬
- chuò lù mǎ綽路馬
- mǎ chē馬車
- lì mǎ立馬
- qí mǎ騎馬
- shàng mǎ上馬
- mǎ bǎi liáo馬百鷯
- mǎ lǐ馬里
- mǎ bǎi liù馬百六
- huó yuè活躍
- mǎ lù馬路
- xiǎo mǎ小馬
- mǎ jiǎ馬甲
- qiān lǐ mǎ千里馬
- zhàn mǎ戰馬
- sī mǎ司馬
- bái mǎ白馬
- rén mǎ人馬
- yuè yuè yù shì躍躍欲試
- mǎ liè zhǔ yì馬列主義
- mǎ dá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