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wéi liǎng kě
注音一 ㄨㄟˊ ㄌ一ㄤˇ ㄎㄜˇ
成語解釋
依違兩可
繁體依違兩可
⒈ ?猶言模棱兩可。
⒈ ?猶言模棱兩可。
引《明史·方從哲傳》:“舉朝力爭, 從哲 依違兩可。”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宰相 曾公亮 年過七十,遇事依違兩可,是所謂‘老成持重’的官僚典型。”
⒈ ?既不贊成也不反對。指對事情的態度不明確,模棱兩可。
引《明史·卷二一八·方從哲傳》:「貴妃求封后,舉朝力爭,從哲依違兩可。」
《清史稿·卷三九一·倭仁傳》:「剛正不撓,無所阿向者,君子也;依違兩可,工于趨避者,小人也。」
1.究竟是贊成還是反對,應當態度鮮明,不要依違兩可。
2.究竟是贊成還是反對,應當態度鮮明,不要依違兩可。
3.究竟是贊成還是反對,應當態度鮮明,不要依違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