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ǐn jiù zé gōng
注音一ㄣˇ ㄐ一ㄡˋ ㄗㄜˊ ㄍㄨㄥ
成語解釋
引咎責躬
繁體引咎責躬
⒈ ?同“引咎自責”。
⒈ ?同“引咎自責”。
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后 壹 姦罪發露伏誅, 權 引咎責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假譎》:“坐定, 庾 乃引咎責躬,深相遜謝。”
《北史·魏紀四·世宗宣武帝》:“庚子,以旱故,公卿以下,引咎責躬。”
⒈ ?承認過失并自我責備。也作「引咎自責」。
引《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后壹奸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乃使中書郎袁禮告謝諸大將,因問時事所當損益。」
《舊五代史·卷一一八·周書·世宗本紀五》:「雖古人有引咎責躬,因災致懼,亦無以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