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ǐ bù jì kě
注音一ˇ ㄅㄨˋ ㄐ一ˋ ㄎㄜˇ
成語解釋
以不濟可
繁體以不濟可
⒈ ?《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
⒈ ?后以“以不濟可”指用否定錯誤意見的辦法,幫助國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濟,成。
引《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
杜預 注:“否,不可也。獻君之否,以成君可?!?br />《漢書·敘傳下》:“營平(趙充國,封 營平侯 )皤皤,立功立論,以不濟可,上諭其信?!?br />顏師古 注:“《春秋左氏傳》 晏子 對 齊景公 曰:‘君所謂可,而有不焉;臣獻其不,以成其可?!藬⒀?宣帝 令擊 西羌,充國 不從,固上屯田之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