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ū fú dū yú
注音ㄒㄨ ㄈㄨˊ ㄉㄨ ㄩˊ
成語(yǔ)解釋
吁咈都俞
⒈ ?《書·堯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吁,不同意;咈,反對(duì);都,贊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堯、舜、禹等討論政事時(shí)發(fā)言的語(yǔ)氣,后用以贊美君臣間論政之和洽。
⒈ ?亦省作“吁俞”。
引《書·堯典》:“帝曰:‘吁!咈哉!’”
又《益稷》:“禹 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趙泰安》:“公亦以古大臣自期,一時(shí)吁咈都俞,朝野傳為盛事。”
宋 蘇軾 《刑賞忠厚之至論》:“故其吁俞之聲,歡忻慘戚,見於 虞、夏、商、周 之書。”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中:“一時(shí)畫諾雖云舊,晚歲吁俞本自公。”
⒈ ?形容君臣議事融洽。參見「都俞吁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