褻瀆

詞語解釋
褻瀆[ xiè dú ]
⒈ ?輕慢;冒犯。
例師若遲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易·蒙》孔疏。
褻瀆神明。
英blaspheme; profane; pollute;
⒉ ?又作“褻黷”
例休若坐與沉褻黷。——《南史·巴陵哀王休若傳》
引證解釋
⒈ ?輕慢,不恭敬。
引漢 班固 《白虎通·社稷》:“社稷在中門之外,外門之內何?尊而親之,與先祖同也。不置中門內何?敬之,示不褻瀆也。”
宋 歐陽修 《論水入太社札子》:“竊以宗廟社稷,禮貴尊嚴,今四面并無遮映,使巷陌人馬往來,褻瀆如此。”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佛牙》:“夫牙骨之多至此,使盡出佛身,佛亦不足貴矣。誣妄褻瀆,莫甚於此。”
《紅樓夢》第三六回:“寶玉 聽了,忙説:‘不該!我怎么睡著了?就褻瀆了他!’”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隨感錄》:“經不住這種考驗,就會出賣靈魂,褻瀆圣職,辜負人民的重托。”
國語辭典
褻瀆[ xiè dú ]
⒈ ?輕視怠慢。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只為一時間心中懈怠,口內褻瀆,又不曾實做了甚么污褻法門之事,便言摦報如此!」
《紅樓夢·第二五回》:「此物已靈,不可褻瀆。」
近輕瀆 侮慢
反尊敬
⒉ ?謙稱以小事打擾、侵犯。
引《儒林外史·第七回》:「想是夫子龍 駕已經回天,不可再褻瀆了。」
例如:「瑣事不敢褻瀆。」
分字解釋
※ "褻瀆"的意思解釋、褻瀆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 秦剛說,日本一些政客一方面把民主、自由、和平掛在嘴上,另一方面為軍國主義揚幡招魂,美化對外侵略和殖民歷史,這恰恰是褻瀆了民主、自由與和平。
2.大人物可以戲侮圣賢,顯露他們們的才華,可是在平常人就是褻瀆不敬。將官嘴里一句一時氣憤的話,在兵士嘴里卻是大逆不道。當權的人雖然也像平常人一樣有錯誤,可是他卻可以憑仗他的權力,把自己的過失輕輕忽略過去。莎士比亞
3.愛情,這種稀有的植物,喜歡在寬厚、純樸、貞潔的心中開花。它不會在一顆充滿著褻瀆神明的回憶中,在一塊多少年來被紛飛的淚水冰凍住的土地上生根。大仲馬
4.這篇跋文否定了后世詞人對巫山神女所作的陳詞濫調的褻瀆,贊美了袁崧對巫峽自然景物的描寫,可見楊慎獨到的文學思想。
5.尊嚴是什么?尊嚴是不容玷污的白璧;尊嚴是不可塵蔽的珠光。尊嚴植根于綿亙千古人文精神的圣殿,它只屬于大寫的“人”。它是人類不可褻瀆的理性、正義與良知。
6., 日本一些政客一方面把民主、自由、和平掛在嘴上,另一方面為軍國主義揚幡招魂,美化對外侵略和殖民歷史,這恰恰是褻瀆了民主、自由與和平。
7.他以三種方式逼迫基督:褻瀆神、逼迫人和侮慢人。
8.紐豪斯稱,帝貝茲意識到并非所有人都與他的歷史觀點一致,他請求家人將他火葬,這樣他的墳墓就不會受到誹謗者的褻瀆。
9.假如我否認神的存在,我就等于褻瀆我的知識,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滿萬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
10.尊嚴是什么?尊嚴是不容玷污的白璧;尊嚴是不可塵蔽的珠光。尊嚴植根于綿亙千古人文精神的圣殿,它只屬于大寫的“人”。它是人類不可褻瀆的理性、正義與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