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

詞語解釋
烏桓[ wū huán ]
⒈ ?亦作“烏丸”。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烏丸”。古時北方少數(shù)民族名。原是 東胡族 的一支, 西漢 初被 匈奴 擊敗,遷移到 烏桓山,因以為名。 漢 建安 十二年 曹操 破 烏桓,徙萬馀落至中原,其勢遂衰。見《漢書·匈奴傳下》、《后漢書·烏桓傳》。后世詩文中亦泛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或其居住地。
引南朝 陳 徐陵 《武皇帝作相時與北齊廣稜城主書》:“庸、蜀、氐、羌 之兵, 烏丸 百虜之騎,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
元 張昱 《白翎雀歌》:“烏桓 城下白翎雀,雄鳴雌隨求飲啄。”
明 王清 《塞上感懷》詩:“夢回絶域 烏桓 地,戰(zhàn)罷空山 敕勒 營。”
國語辭典
烏桓[ wū huán ]
⒈ ?我國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余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nèi))?,因以為號。漢獻(xiàn)帝建安年間,徙居內(nèi)地,與漢人融化。見《后漢書·卷九〇·烏桓鮮卑傳·烏桓傳》。也作「烏丸」。
分字解釋
※ "烏桓"的意思解釋、烏桓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曹公兵強(qiáng)將勇,足智多謀,擒呂布于下邳,摧袁紹于官渡,逐劉備于隴右,破烏桓于白登,梟除蕩定者,不可勝計。
2.烏桓軍統(tǒng)領(lǐng)見勢不妙,大聲呼喊,組織手下軍兵從薄弱處突圍,還沒等烏桓人找到薄弱處,太史慈一串連珠箭將對方統(tǒng)領(lǐng)射落馬下。
3.公孫大人,上月與烏桓一戰(zhàn)損失幾何?春耕的麥可是及時種下了?今秋的糧食能否支撐到明年秋收?襄平城中的世家大族可是安分守己,對大人可是百依百順?
4.公孫大人,上月與烏桓一戰(zhàn)損失幾何?春耕的麥可是及時種下了?今秋的糧食能否支撐到明年秋收?襄平城中的世家大族可是安分守己,對大人可是百依百順?
相關(guān)詞語
- wū mù烏木
- wū yī xiàng烏衣巷
- wū yī烏衣
- wū hēi烏黑
- wū yī guó烏衣國
- wū guī烏龜
- wū gān dá烏干達(dá)
- wū yā烏鴉
- wū méi méi烏霉霉
- wū huán烏桓
- wū huán烏桓
- wū xíng烏行
- wū zhàng烏杖
- sài wū賽烏
- wū hǔ烏滸
- wū yǎn jī烏眼雞
- wū dēng hēi huǒ烏燈黑火
- wū lán烏藍(lán)
- wū què gē烏鵲歌
- wū yì烏弋
- wū gōng烏弓
- wū shàng wū屋上烏
- zhān wū瞻烏
- bǎi wū柏烏
- wū kè lán烏克蘭
- wū què tōng cháo烏鵲通巢
- yì wū意烏
- niǎo wū鳥烏
- wū què烏鵲
- wū lóng wěi烏龍尾
- wū zéi烏賊
- wū tān烏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