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

詞語解釋
土司[ tǔ sī ]
⒈ ?烤面包片。又稱“吐司”
英toast;
⒉ ?元、明、清時期于西北、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設置的、由當?shù)孛褡迨最I充任并世襲的官職。
英ruler of Yi nationality in China;
引證解釋
⒈ ?亦稱“土官”。 元、明、清 時期于西北、西南地區(qū)設置的由少數(shù)民族首領充任并世襲的官職。按等級分為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武職和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等文職。 明 清 兩代曾在部分地區(qū)進行改土歸流。解放后,土司制度已廢除。
引《元史·仁宗紀三》:“云南 土官病故,子姪兄弟襲之,無則妻承夫職?!?br />《明史·職官志一》:“凡土司之官九級,自從三品至從七品,皆無歲祿?!?br />王闿運 《擬李鴻章陳苗事折子》:“土司之制,即 蜀 臣 諸葛亮 用 孟獲 之意也;歸流之制,則 鄂爾泰、張廣泗 所秉廟算於 世宗、高宗 者也?!?/span>
⒉ ?指土司官吏所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
引清 李調(diào)元 《南越筆記·粵俗好歌》:“東西兩 粵 皆尚歌,而西 粵 土司中尤盛?!?br />吳晗 《朱元璋傳》第四章二:“三是在上述兩個系統(tǒng)以外,和南部 思普 一帶的許多少數(shù)民族,就是 明 代叫作土司的地區(qū)。”
國語辭典
土司[ tǔ sī ]
⒈ ?職官名。元、明以來,在西北、西南等蠻苗地區(qū)設置由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充任世襲的官職。
引《明史·卷七二·職官志》:「凡土司之官九級,自從三品至從七品,皆無歲祿?!?/span>
⒉ ?一種面包。參見「吐司」條。
英語sliced bread (loanword from /toast/)?, government-appointed hereditary tribal headman in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德語r?sten, R?stbrot (S, Ess)?, Toast, Toastbrot (S, Ess)?
法語toast, pain de mie
分字解釋
※ "土司"的意思解釋、土司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土司很銳利地看了太太一眼,說:“我寧愿相信一個傻子的話,有時候,聰明人大多了,叫人放心不下?!薄?/p>
2.我問她:“門開得那么高,難道我們能從云端里出入嗎?”,她只好苦笑?!澳俏覀儾皇峭了径巧裣闪恕!?,她的傻瓜兒子這樣對她說。她很失望地苦笑,并做出一副要我感到內(nèi)疚的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3.散發(fā)著令人回味的蘋果、菠蘿與葡萄香氣。由于在法式橡木酒桶釀造而成,因此具有傳統(tǒng)的香草與土司面包的混合氣息。
4.從元代以來,特別是是在明代,中央政權對于西北、西南邊疆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區(qū),采取的統(tǒng)治策略是“以夷治夷”、“以蠻治蠻”的土司制度。
5.土司太太很喜歡聽見這種自己少少一點愛,就把人淹得透不過氣來的聲音。
6.村里的老漢李永蔚聽說這個消息后,特意找到了謝佐,并告訴他自己是青海李土司西伯府李文的后裔,在他家里珍藏著明英宗朱祁鎮(zhèn)頒發(fā)給李文的金書鐵券。
7.學員出身有農(nóng)民青年、奴隸,也有年輕的土司、貴族子弟、山官、頭人和阿訇、海里凡,還有小涼山的奴隸主等。
8.大兵壓境,大勢所趨,最后一任土司彭肇槐“造其家口冊籍,繪具輿圖”,主動向中央和平移交政權,帶著子孫回江西祖籍立戶,溪州土司制度戛然而止。
9.活佛激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一個勁地對土司太太躬身行禮。照理說,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一穿上黃色的襯衫,紫色的袈裟,他就不是自己了,而是眾多神佛在這片土地上的代表,但他把這一切都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