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í jī háo hán
注音ㄊ一ˊ ㄐ一 ㄏㄠˊ ㄏㄢˊ
成語解釋
啼饑號寒
繁體啼饑號寒
⒈ ?因饑寒交迫而啼哭。
英cry from hunger and cold; cry in hunger and cold;
⒉ ?形容饑寒交迫、生活極端困苦。
英live in hunger and cold; be poverty-stricken;
⒈ ?形容貧困之極。
引語出 唐 韓愈 《進學解》:“冬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太醫》:“少子亦不肖,遂落魄,啼饑號寒,迄今不止云。”
魯迅 《三閑集·在鐘樓上》:“故‘花呀月呀’,不出于啼饑號寒者之口。”
⒈ ?因饑餓寒冷而啼哭。語本唐·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形容饑寒交迫,極為貧困。清·王晫。
引《今世說·卷七·賢媛》:「宗定九,少時奉母陳,家居,值歲兇,啼饑號寒。」
近饑寒交迫
反豐衣足食
1.現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的人民仍然過著啼饑號寒的生活。
2.解放前,勞動人民天天掙扎在死亡線上,啼饑號寒,受盡苦難。
3.解放前,勞動人民天天掙扎在死亡線上,啼饑號寒,受盡苦難。
4.我也不能附議清談,一頭文章做得花團錦簇,叫百姓們啼饑號寒。
5., 每逢災年,這一帶的百姓啼饑號寒,景況十分悲慘。
6.現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的人民仍然過著啼饑號寒的生活。
7.整個幽云是滿目瘡痍、流民遍野,到處盡是行乞街頭、啼饑號寒、嗷嗷待哺的饑民。